首页>专题>北京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为了让老北京的中轴线“活”过来

——民盟北京市委《以中华建筑文化为指导 推进中轴线的传统保护与修复的提案》背后

2018年01月23日 09:51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3日电(记者 包松娅)要走到北京正阳门城楼顶层,需要经过一节几乎90度倾斜的狭窄木质楼梯,每一节只能放下半只脚,所以上楼不得不斜着身子上下。

几个头发花白的老者,缓慢地、小心翼翼地一级一级踩上去,吱嘎作响。旁边的工作人员似乎比他们还紧张,不停地叮嘱,“您老慢点,一定看好脚下。”

这是民盟北京市委中轴线保护课题组,邀请的几位老专家共同参与的调研活动。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委员宋慰祖有些不忍地说,“没关系,太危险了,您不用上去了。”

大家都没有停下脚步,“到了正阳门不上城楼,怎么看中轴线?这可是前后观察中轴线的最佳地点。”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里,至今仍保存着一条绵延近八公里的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经正阳门、故宫、景山,北至钟鼓楼。轴线上拥有天坛、故宫、什刹海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十余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性建筑,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世界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北京传统古都风貌保护,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都对北京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将中轴线保护利用写入其中,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2017年3月调研中轴线时同样强调了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文化意义。

民盟北京市委紧紧抓住这项中心工作,围绕中轴线保护专门设立调研课题,组织调研团队先后赴什刹海地区、钟鼓楼、南锣鼓巷、前门大街、新三里河水系等实地调研。参加调研的那些老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他们几乎从小就在北京长大,北京老城就是他们的儿时记忆,走街串巷中,中轴线在他们眼前又“活”了过来。

“调研中感触最大的是中轴线地区‘人口多、房屋危、设施差、修复难’等问题仍需下大力气解决。”宋慰祖认为,在传统街区的改造与修复当中,一定要尊重历史和中华传统建筑文化规制,保护真正的“老文物。同时中轴线作为一种轴线景观,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民盟北京市委主委程红经常说,要恢复中轴线的传统历史风貌,最具代表的是中轴线及其周边的建筑的保护与复建。

此次北京市两会,正值十九大开局之年,也是十三届北京市政协的开局之年。作为整个调研组的智慧结晶,《以中华建筑文化为指导 推进中轴线的传统保护与修复的提案》被民盟北京市委作为党派提案一提交到会,就得到各方面关注。

在对这件提案的解读中,宋慰祖提出,中轴线历史文化保护难就难在文物腾退和风貌修复上,怎么办?通过调研和座谈研讨,我们建议出台全市性的历史风貌保护区保护管控,用“钉钉子”的精神长年坚持,一点一滴精准实施,尽量原汁原味的保持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原有风貌。“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创新中轴线保护形式,鼓励企业、单位、居民参与保护与更新。”

提案同时建议将单一的文物保护提升到全面的历史环境保护,结合国际通行做法与北京市情,探索在北京实践建筑登录制度,让观众走进北京文化,使解读和宣传实现有机互动,把观众带入历史。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中轴线 北京 民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