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稳中向好 “数”说2017江苏转型发展新气质

2018年01月26日 10:12 | 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 

省两会召开在即,我省各地捧出一份份亮眼成绩单。记者梳理我省13个设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一组组经济数据中,找寻江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数”说江苏转型发展新气质。

5908217768911264181

南京 5604.66亿元

2017年,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604.6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总量蝉联全省冠军。

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和全省大多数城市一样,南京居民消费正从基本消费向升级消费、单一消费向多元化品质化消费转变。在南京,消费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6%、通讯器材类增长36.5%、五金材料类增长18.3%,给消费市场增添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以汽车消费为例,去年南京汽车类零售额达529.3亿元,平均单车价格从上年的21.29万元/辆提至23.78万元/辆。如果按照江苏省2017年汽车整车制造出厂价格指数测算,南京居民汽车档次平均提高13.0%,汽车消费进一步提档升级。

市场整体发展稳定,转型升级特征明显,这是南京消费市场的显著特点。在有零售额统计的23大类商品中,占比最高的要数“衣食住行”类。如汽车、食品、服装、家用电器、石油制品这五类商品合计占比达到全部零售额的59.3%,成为稳定市场的“压舱石”。

苏州 10%

2017年,苏州科技创新成效明显,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发放“科贷通”贷款70亿元,全市创投机构管理资金1203亿元。新增高层次人才2.25万人、高技能人才2.2万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8人,总数达到237人。

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力,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提高1个和0.9个百分点。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73家,获评“十三五”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2家,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2个,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无锡 10500亿元

2017年,经初步核算,无锡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0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五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成为继苏州、南京之后,我省第三个GDP破万亿的城市,标志着无锡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城市能级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新高”“第一”成为无锡经济发展的关键词——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330亿元,增长8.5%,增速创近五年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60亿元,增长11%,增速十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位居全省第一;2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占全省半数以上。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8家,累计达129家,上市公司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无锡GDP破万亿是一个剪影,映照出2017年我省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的整体经济形势。

常州 双100%

2017年,常州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省重大项目开工数全省第一,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双双实现100%,全年新增重大签约项目23个,其中5个项目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实现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从2014年的“重大项目突破年”到2015年的“重大项目深化年”、2016年的“重大项目推进年”,到2017年“重大项目提升年”,常州市连续4年聚焦重大项目建设,成效越来越显著。该市将2018年确定为“重大项目增效年”,提出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层次更高、质量更优、效益更好,为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提供有力支撑。

镇江 49.3%

2017年,镇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9.3%,荣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称号。

围绕产业强市,镇江汇聚创新要素,建成一批创新载体。先后举办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镇江行、2017中国镇江首届创新创业人才博览会等活动,新增国家级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1家,创成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增“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20人,新增“双创计划”等省级人才61人、市“金山英才”计划129人、本科以上人才1.69万人。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需要人才的有力支撑。瞄准顶尖人才、做大千亿“蛋糕”,镇江坚持“大人才”引领“大产业”发展,培育“3+2+X”产业链,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

扬州 780亿元

2017年,扬州实施服务游客建设宜游城市“3号文件”,过夜游客增长16%,旅游业总收入780亿元。马可波罗花世界、汉陵苑创成4A级景区。

我省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服务经济成为优化投资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这一年,扬州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软件和互联网业务收入1095亿元,增长30.2%。新增4A级物流企业1家、3A级3家。新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机构10家,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15家。新增信贷投放480亿元、直接融资259亿元。科技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12%。净增文化列统企业70家。电商交易额770亿元,增长4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

泰州 2.2亿元

2017年,泰州制定实施“创业富民30条”,发放创业富民“三张券”2.2亿元,构建创业培训“1+5”体系,新增创业示范基地65家,创业人员、市场主体分别增长41.2%、48.2%。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50%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新建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6家,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超过1万套,住房保障诚信体系建设经验全省推广。率先推行社保卡就医一卡通,城乡低保标准、养老保险待遇、医疗救助比例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省优质园比例居全省首位,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步伐加快。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63家,市区发放文化惠民券1000万元。

增进民生福祉,泰州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获得感得到增强,百姓幸福感得到提升,居民安全感得到保障。

南通 236个

2017年,南通对接服务上海承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36个。

落实战略定位,打好“上海牌”,让南通开发开放更具活力。去年5月16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的总体方案,意味着南通建设上海“北大门”战略举措上升到省级发展规划层面。南通聚力 “三港三城三基地” 建设,加快打造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

站在转型的“关口”、发展的“风口”,接轨服务上海,成为不少江苏城市的共同选择。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南通编制《南通·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战略规划》,打造“南通成本、上海优势”品牌,构建“一核十区多园”的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布局,建立“1+3”离岸创新和技术集聚转移平台,持续推动上海“北大门”建设。

盐城 289天

289天,这是去年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全省最高。2017年,盐城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治理行动,连续三年被省表彰为大气污染防治优秀城市。

让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成为盐城发展“主旋律”。该市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推动8个环境具体问题立行立改,饮用水源保护区、通榆河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化工园区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荣获全省首批绿色建筑示范市。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关停化工生产企业32家,关闭燃煤锅炉583台,单位GDP能耗降幅全省第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推行河长制,全面完成城乡河道整治三年任务。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生态立市,换条“跑道”,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成共识。

淮安 761个

2017年,淮安人居环境日趋优化,实施761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改造棚户区18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500万平方米,建成20万吨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提标改造2个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整治26条后街背巷,完成20个小区雨污分流和4条黑臭水体整治,强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等七大专项行动,城市绿色小客厅等3个项目获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着力强功能、重统筹,淮安协调推进城乡建设,坚持不懈提升城乡品质,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年来,淮安把夯实城市基础设施作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重点,以人为本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一座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城正在崛起。

宿迁 1020亿元

2017年,宿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20亿元、增长37.8%;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114个,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点1028个,快递业务量跻身全国50强。

电子商务加速崛起,让这个苏北小城走上产业潮头。按照“一区多点”总体布局,该市引导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8个省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新入驻企业260余家、总数超过800家。建设运营地方特色馆10个,高起点规划建设京东·台企名品馆,积极助推“台商走电商”。

新经济活力不断释放,新动力正在不断强化。以电子商务等全新业态为代表,共享经济、分享经济、网上零售等众多新业态迅猛发展。对标新的发展要求,我省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各地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聚焦规模集聚、提质升级,产业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质态提升的良好态势。

徐州 9%

过去的一年,徐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增幅居全省前列;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33%,较上年提升3.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约15%,占比达37%。

2017年,聚焦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办成一些过去想办而未能办成的大事:2017年初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11月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12月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为城市发展再添一批高含金量的靓丽名片。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7月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工作,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纳入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8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意见予以支持,徐州的发展定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连云港 10万

2017年,连云港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大关,同比增长9.5%左右,1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50个村达到新“八有”标准。新一轮建档立卡户动态调整工作更加扎实。去年,连云港深入开展富民增收六大行动和贯彻落实精准扶贫30条,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把精准扶贫责任体系落到实处。

2018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面对我省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紧迫形势,我省将扶贫开发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扶贫资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滴灌”转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力量。(杭春燕 付奇 吴琼)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发展 亿元 增长 城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