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点聚焦点

郭锡龄:新时代下如何推进文化发展

2018年02月05日 15:34 | 作者:郭锡龄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作者:十、十一届广州市政协副主席 郭锡龄

文化产生于人类社会活动的观察、思考、学习、实践的过程之中,属于人类智慧的沉淀、积累和提升。文化所具有的能力,必然不同于自然界的物理力量,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超越自然力(并非唯心论之说),比如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改造社会风气等。记不清是哪位名人说过,文化可以塑造一个人,塑造一个团队,塑造一个国家,塑造一个时代,这话讲得很有道理。事实上,我们不会认为文化足以惊天动地、扭转乾坤,但我们相信文化确实可以令时代、社会的进步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气象。

中国的典故中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事例,都显示了文化的力量:什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什么八公山下,草木皆兵;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苛政猛于虎……但我常常想到的,是发生在国外、发生在当下的故事。

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由于很多市民进入地铁站后都嫌累,宁愿一窝蜂地挤乘电梯也不愿意步行楼梯。地铁公司为了分流乘客,特意请设计师给站内的楼梯踏板安装上压力传感器,再将楼梯级涂成黑白钢琴键模样。第二天早上,人们进入地铁站上下楼梯,每走一步就像弹上钢琴键的不同音符,众人脚步连贯起来有如在弹奏一架巨大钢琴的美妙旋律。时间一长,喜欢钢琴楼梯的乘客越来越多,有的市民甚至专程跑来上下楼梯拍照留念。只因这个小小的改变,地铁站内选择行走楼梯的人比乘电梯的人多了66%。没有硬性规定,没有频频说教,人们从毫无兴趣到自发行走楼梯,只是文化使然。

文化的交叉冲撞可以产生出毁灭性的事件;文化的相互撞击又可以呈现出创造性的局面。文化可以令百花争艳,又可以使万马齐喑。如果要表达文化的力量,我更加愿意提到的是关于犹太的复国和中国文化如何历经数千年传承并继往开来。

史载公元前63年,罗马将军庞贝率军队开疆拓土攻占耶路撒冷,公元70年提多斯军队再次血腥镇压,终于犁庭扫穴、翦灭了古犹太国,犹太人从此颠沛流离,四散全球各地,此后的耶路撒冷一度成为蛮荒之地。但谁能料到,过了近2000年后的1948年,以色列居然奇迹般地成功复国,并历经6次中东战争而不败、四面受困而不衰,仅用20多年时间便迅速成为一个科技、军事、经济、政治的强国。这一奇迹的发生靠的是什么,当然就是强大的希伯来文化基因的生命力。

再来说我们的中华文化。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原住民国家,华夏文化又是迄今为止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不曾发生过断层的文化。中国的编年史卷帙浩繁,从公元前841年开篇直到今天,一年也没有中断过。延续5000年血脉不断、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靠的又是什么,靠的同样是强大的遗传基因的能力。有人说,欧洲人自古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人重视研究人与神的关系,中国人历来只重视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我说这是天大的误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气吞八荒,很重要的原因唯其有容乃大、兼容并蓄,竟可以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儒、释、道三家于一体,2000多年并行不悖。如此厚重悠久的文化,岂是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得了的。中华文化不仅向人类社会贡献了易经八卦、孔孟老庄学说、五行养生、中医针灸、武术书法等一系列瑰宝,而且早就提出了天道、地道、神道、人道的概念并辅之一整套的理论。中华文化的绵长和完整,为世界文化演进史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标本和坐标参照系作用。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唯有中华这片熏风热土才能催生出如此璀璨之文化:中华文化不仅维系了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原住民国家的统一,丰富和精彩了人类文化的构图,而且还正在为民族的复兴、国力的强盛提供着坚实的支撑力。

文化作为社会时代的动力、精神道德的支柱、民族向心的维系、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无时无处不在而又无声无形的力量,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种力量包含有感染力、冲击力、支配力、渗透力、教化力和吐故纳新的能力。相对于物质性的能量,它又被称之为软实力。它既可以瞬间即至,又可以潜移默化。正如我们常常看到和感受到的,文化的力量可以决定人的境界格局层次的高与低,决定民族性格气质的强与弱,决定国运形势的兴与衰,决定社会时代发展速度的快与慢。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论你相信不相信,欢迎不欢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已挟经济全球化之势波澜壮阔、浩浩荡荡地来到所有人的面前,尽管不久之前世人还在那里为着争论到底该不该支持全球化而选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不单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大大调整了社会秩序,而且对已有文化构成了有史以来未曾受到过的冲击。文化本身固有的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由于大数据、云计算和多种新型交通形式将时空拉近缩小而造成了不同文化的频繁互动和加快融合的趋势。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文化继续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自净力和自我完善能力。既源远,必流长。放眼今日之中国,是历史上各种教育机构、学术研讨机构和团体组织最多的时期,是各类史、志、传、典籍的修编和印刷出版最多的时期,国内的学术交流和对国外的文化交流是相当活跃的时期,是国人接受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整体文化达至水准最高的时期,甚至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也是有史以来最多外国人了解、学习、运用的时期。

中国文化的发展正步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只需关注解决当下文化能有一个健康、良性的生态环境,人类生活必然会呈现新的形式、新的途径、新的机会、新的样貌。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文化 郭锡龄 发展 典故 历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