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红斑狼疮有新诊断方法可基因诊断

2018年02月09日 11:07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红斑狼疮高发于女性,被称为“催花蝴蝶”,攻克该疾病是医学界的世界级难题。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陆前进主任与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戴勇主任团队联合完成的“红斑狼疮诊治新技术的建立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时隔16年以后深圳医疗系统再次获得此殊荣。

此次获奖项目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红斑狼疮表观遗传诊断方法,首次将红斑狼疮的诊断方法提高到基因水平,有助于未来对该疾病的精准治疗。该研究制定中国首部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并在国际上首次命名一种新型红斑狼疮。

症状多样病情凶险易误诊

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人群以中青年女性为主,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人数超过100万人,且有逐年增加趋势。

绝大部分红斑狼疮患者疗效并不好,在被确诊不久后就面临生命的衰竭,在医院肾内科做透析的病人有一半都是红斑狼疮患者。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千变万化,病情很凶险,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一直是世界性医学难题。这类疾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未明,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

戴勇关注研究红斑狼疮30多年,系统研究该疾病近20年。“红斑狼疮其机制复杂,会侵犯多个器官,危害非常大。在心脏科、神经科、血液科等科室均能碰到红斑狼疮患者。”戴勇说。他第一次接触该疾病时才20岁,当时遇到这名女性患者表现为精神疾病发作,原来是红斑狼疮所致。

还有一位病人让其印象深刻。那是1990年,他还在当时的中山医科大学肾内科攻读博士学位时,一名13岁的深圳女孩来广州治疗。这名女孩已经发病5年,身高发育却还停留在8岁时,当时已经出现肾功能衰退,其父母几乎已放弃治疗。

“让我惊讶的是,再次看到她时,已经是10年之后,当时我已经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工作。这名女孩非常有毅力,虽然经常生病住院,但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其间,学校老师均不知其身患如此严重的疾病。”戴勇说,当时女孩肾功能已经衰竭,“我建议其洗肾换肾,她换肾后生命力非常顽强,至今还在工作生活,在写作上还小有名气。”

立志做医生,是源于他对生命的敬畏,并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从事他的医生工作。“这种疾病危害非常大,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带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寿命。我们医院营养科曾有一名护士犯病,其长期吃药导致骨质疏松,体质变差非常容易感染。他们的生活非常不易。”戴勇认为医学工作者应力所能及地去研究攻克。

提出新型诊断方法及防治新理念

“红斑狼疮一般是多器官侵犯,初期较难发现。患者往往是皮肤出现症状就去皮肤科,肾脏不适就去肾脏科。而到了该疾病的终末期,有的发病在肝脏心脏,许多都会走向肾脏衰竭。目前尚无精准的诊断方法及缺乏高效低毒精准的治疗药物。”戴勇说。

此次获奖项目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红斑狼疮表观遗传诊断方法,首次将红斑狼疮的诊断方法提高到基因水平,其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强。除诊断外,该方法还可以用于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以及红斑狼疮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以上新型诊断方法已获得国家专利一项,在国内数十家大型综合医院以及国外大型医院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红斑狼疮的诊断水平。

此次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还在于率先提出基于表观遗传学发病机理的红斑狼疮防治新理念。戴勇介绍,其一直是从基因组学等各种系统生物组学的方法研究,而与湘雅医学院的交接点是在红斑狼疮表观遗传方面的机制及诊断方法。“人体的性别、情绪、疾病等均与基因有关。但人体疾病除了受基因控制,也受外界环境影响。” 戴勇说,“所谓表观遗传就是在基因未发生改变时出现的形状改变。比如一个基因片段是受表观遗传控制的,不同段不同时间的开放表达就可以有不同表现。”

他介绍,不同于某些基因遗传病只有单基因突变,红斑狼疮受很多基因控制,用药及阳光照射等环境刺激均会引起发病。“虽然红斑狼疮无法治愈,但我的病人普遍带病生存较长,主要是因为我建议他们少用药,少照太阳。”

本项目研究发现紫外线、高盐饮食等外界环境因素通过改变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导致和加重红斑狼疮发病。“通过以上研究形成了一套红斑狼疮患者防治新理念:避免紫外线、高盐饮食等导致表观遗传改变的环境诱因,干预表观遗传修饰纠正自身免疫反应。”戴勇表示。据介绍,目前新的防治理念已经写入了教科书《皮肤性病学》第8版及学术专著,为今后深入开展红斑狼疮防治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两专家分别研究近20年“会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究是双方在各自研究近20年后碰撞出的火花。本项目自1998年开始,在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以及面上项目等资助下,对红斑狼疮从发病机制到临床应用进行了长达18年的系统研究。获奖的研究项目是他们和湘雅医学院共同申报的。

双方会师后又经过6年合作研究,“双方的合作更聚焦,大大加速了研究进程,获得的科研成果更为集中,更快得到社会认可。”戴勇表示。

此次获奖成果发表论文197篇,其中SCI收录106篇,本成果对红斑狼疮的正确诊断与防治、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方法、新策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红斑狼疮临床诊疗水平。其研究成果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研究还制定了中国首部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在国际上首次命名一种新型红斑狼疮。通过大样本检测,首次获得了抗Ro/SSA、La/SSB抗体在我国红斑狼疮及其亚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9.2%和9.81%,为临床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数据,成为国内SCLE临床诊治的主要参考指标。

首次发现中国皮肤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差异、红斑狼疮特异性皮肤损害与内脏损害的关联以及内脏系统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发现为正确指导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科学依据。

而且,该研究项目建立了集临床资料、全血、血清、效应T细胞及尿液为一体的皮肤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大型生物样本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防治提供宝贵资源。

日常工作学会“挖金矿”

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兼顾科研?戴勇可是临床、科研两不误,临床上他做过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血液净化、器官移植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多个专业医生,科研领域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从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病,到生物信息学分析等研究。目前他已经发表了570篇论文,申请专利48项,各类科研成果也有十余项。

他热爱读书且涉猎广泛,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甚至临床上要用到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律等。戴勇每日必浏览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最近发表的论文,并获得思路将这些最新成果与工作相结合。平时除了科研,他还喜欢旅游。“有了时间就订机票,说走就走,几乎不做攻略。”戴勇说,迄今他已经去了40多个国家,基本上都是自驾背包族。

“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科研和临床两手抓。在临床上要善于发现及总结经验,就好比挖金矿。”戴勇说,“科研是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好奇,想将遇到的问题搞清楚。临床时就要有科研思维,这需要广泛的阅读、深厚的医学功底及敏锐的观察力。出成果其实是水到渠成的。”

戴勇说:“科研探索是无止境的,要从其发病机制上去做进一步探索,目前还可把已有的成果进行转化、设计及推广。接下来也可进一步丰富我国首部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目前也发现了药物治疗的靶点,更有利于未来对红斑狼疮的精准治疗。”(记者鲍文娟)

编辑:赵彦

关键词:红斑狼疮 诊断方法 基因诊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