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倾心打造经济建言品牌

2018年02月27日 14:50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持续为宏观经济形势“把脉”建言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倾心打造经济建言品牌
人民政协报记者 包松娅

2018年的新春近了,又一个五年过去了。

在这不平凡的五年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继承发展,开拓创新,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共承办了3次全国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4次专题协商会、1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开展了63项专题调研和考察,召开了14次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以及数十次专题性座谈会,广泛凝聚共识,积极建言献策。据不完全统计,委员会报送的报告和信息专报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98次,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98206

这份“成绩单”,每项工作各有特色,亦都精彩纷呈。如果说能将经济委员会工作特色和品牌影响力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全国政协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可谓其中之一。在过去的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经济委员会以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为重要平台,不断加强动态研究,客观分析经济形势,持续围绕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议政建言,品牌影响力和成效不断凸显,成为经济委员会及经济界委员们献计出力的重要渠道。

应运而生的经济建言品牌

围绕国家和全国政协的中心工作确定经济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委员会开展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经济发展影响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直备受公众关注。经济委员会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紧扣综合性和前瞻性问题,推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实施之中,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汇集了一大批中国经济各领域的顶尖专家型委员。在不同主题的调研座谈中,在不同场合的系统性会议中,此前很多委员反映专家学者委员们囿于时间的“分析”或者“报告”常常是没听够、不解渴、不过瘾。如何为这些有素养、有能力、有责任为科学决策献计出力的委员们搭建一个经常性平台,既能让这些委员充分发挥优势,同样也能对其他委员进行知情明政的“辅导学习”,是经济委员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应运而生、恰逢其时,且一炮而红。

“厉老您来啦!”“厉老,您对最新出炉的统计数字怎么看?”……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是座谈会的“常客”。作为座谈会“招牌”主讲嘉宾之一,已八十高龄的老人家,每次参会都悉心准备且提前二十分钟到场。在这个平台上,他将自己的调研心得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以一种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娓娓道来,每次都能给人以新的启发。

像厉以宁教授一样,这样的专家智库型“主讲”委员的名单还很长。

搭建自由宽容、畅所欲言的平台,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就当前经济发展中某一方面问题“发声”,成为经济委员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一贯做法。

全国政协领导对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十分重视,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黎专门作出过重要批示。为了进一步推进会议组织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经济委员会制定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组织实施方案》,确保了会议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当然委员们的分析并非纯理论性,为了挖掘建言献策的深度,在召开会议之前,经济委员会会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委员赴地方调研经济运行情况。”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周伯华介绍道,对地方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调研走访,对增加委员们建言针对性大有裨益,应邀而来的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与委员们的面对面,则有效增强了决策咨询的针对性。

影响力源自于“实力”

2013年,全国政协重启“双周协商座谈会”,成为全国政协一项创新工作。

很多经济委员会委员对第一场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记忆深刻,鉴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打下的良好坚实基础,首场双周协商座谈会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由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转化”而来,议题正是当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作为承办部门,经济委员会紧扣会议主题,精心设计会议方案,邀请相关委员与会发言。委员们结合当时宏观经济形势,提出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紧密结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不断释放红利,着力解决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问题;深化财税金融领域改革,着力解决结构失衡问题等建议。会后根据委员发言形成的信息专报,同样得到有关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

随着座谈会影响力的不断凸显,按照全国政协领导意见,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的密度也得到进一步增加,会议次数由每年2次增加至4次,由原来的每半年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改为每季度对经济走势及时进行研判。此举让委员们兴奋不已,也让承办会议的经济委员会“忙”并“快乐”着。

很多委员都是座谈会的“常客”,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只要没有挪不开的时间,就一定会来现场,听听专家们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梳理整合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其他各项工作的提升都非常有帮助。这,或许代表的是越来越多参加座谈会委员的心声。

而细心的与会者还会发现,每次座谈会长长的出席名单上,总有四个以上的地方政协代表应邀而来。“我们是真正来观摩学习的,这些我国经济领域的顶级专家教授,在我们地方是很难见到的。”来自黑龙江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的有关负责人一边听,一边记。要知道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的成功,同样启发了地方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工作创新发展。据了解,已经有不少地方政协立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组织了不同形式的经济分析座谈活动,同样深受好评。

从某种意义上,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之所以深入人心,因为它契合了委员们对宏观经济形势有所深入了解的需求,只有充分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宏观数据背后的含义,委员们在对经济领域中重点问题的建言献策才可能客观理性而又具有建设性和操作性。在潜移默化中,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一定程度上,为专委会履职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聚共识,彰显成效

2015年10月19日下午,全国政协2015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

当天上午,国家统计局最新出炉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9%,这是该数据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破7%。国际社会“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甚嚣尘上。

按照全国政协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的惯例,每季度宏观经济统计数字上午公布后,下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就第一时间举行,邀请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委员们对统计数据进行解读分析和研判。在2015年三季度GDP“破7”的背景下,这场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显得尤为引人关注。

“6.9%是个合理、可以接受的数据。”“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我国GDP总量与30年、20年、10年甚至和5年前比,盘子已经非常大了,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未来还需创新思路,把已有的好政策落到实处,使实体经济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使经济发展产生新的动力。”……

在这场分析座谈会上,委员们敞开心扉查找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所在,解读数字背后“以放缓速度换转型空间”合理意义,积极提出促进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意见建议,为中国经济加油鼓劲。也是在这场座谈会上,委员们再次拿出了那句名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可以说,当社会各界都在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而担忧时,这些顶级的专家学者借助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的平台,首先向整个社会传递出一份信心。

这一年,包括这一场在内,经济委员会共召开两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就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议政建言。在筹备阶段赴黑龙江进行了前期调研,会后报送了信息专报,有关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俞正声主席对此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年来,全国政协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一共举办了14场,几乎囊括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每一个“节点”。在这些节点上,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准时”为委员们提供了深入沟通交流的机会,在相互启发碰撞中,不断凝聚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共识,而这种共识也正是座谈会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除此之外,多年来座谈会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为中央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参考。周伯华举例说,关于完善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关建议,通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经济要情》进行了反映。此外,在推动国务院开展民间投资问题督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今,由经济委员会承办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已经上升为全国政协常委会年度重点工作。座谈会不断获得各界广泛好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仍在节节攀升,已然成为经济委员会协商议政的重要品牌活动。

从某种角度,专委会工作与委员履职是一种“相互成全”。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这一品牌活动上可以看出,委员会着力营造畅所欲言、平等议事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求同存异、集思广益的工作作风,尊重委员首创精神,让委员建言有平台、献策有渠道,履行好委员职责,发挥好委员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委员会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宏观经济 经济形势 分析 全国政协 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