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刻在石头上的汉代生活——济宁市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

2018年02月27日 16:02 | 作者:翟滢 | 来源:荣宝斋《艺术品》
分享到: 

汉画像石是在汉代地主阶级崇功好名、厚葬尚饰的风气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家们在石面上经过精心绘画,用多种不同的雕刻技法,创造出的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石刻画像。这种画像,多数刻在墓室内的石壁上,有些刻在墓门、祠堂、石阙上。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风土人情以及神话故事,成为汉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为研究汉代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真实而又珍贵的资料。这批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受到国内外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的重视,而且也受到美术、书法、农学、建筑、冶金、天文、音乐、舞蹈、杂技等学科的瞩目。

济宁是我国汉画像石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风格上,济宁地区都堪称中国汉画像石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济宁市博物馆收藏的汉画像石主要有1988年济宁市博物馆发掘的济宁师专院内的5座汉墓出土的18块画像石和1973年济宁任城区喻屯公社出土的13块画像石。这些画像石的画面内容以生产生活、民俗民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为题材,多视角、全方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汉代文化。其构图上主题鲜明、疏密有致;绘画上形神相济,气韵生动;雕刻上技法独特,运用凝重古拙的浮雕辅以细腻真切的线刻手法,兼具阳刚之气、阴柔之美。

一、 原济宁师专出土汉画像石

1988年8月,原济宁师专兴建教学楼的时候,发现多座石椁墓,经过清理,共有墓葬25座,出土大量汉代文物,其中画像石墓5座。5座墓里出土画像石18块,时代为西汉晚期,均在石棺的内、外壁雕刻。画像是在较为粗糙的石面上进行阴线凹雕和阴线刻画。画像的轮廓线以外用阴刻凿痕线条作地,周围一般用阴刻菱形图案再加阴刻直线作框,有的石面凿光,有的有竖线凿刻纹饰。风格质朴古拙,线条刚劲。画像内容有自然景物、楼阙建筑、乐舞、击鼓、狩猎、拜谒,等等。在结构布局上,一般是图像疏朗,分左中右三格,画像简单。在构图上,往往平列诸物象,人物动物不重叠,画面讲究对称和平视,缺乏远近纵深的空间感觉。下面就代表性的画像石做一简单介绍:

1

长袖舞、拜谒、狩猎图

画像石长273厘米,宽87厘米。画面分左中右三格:左格上部有二人挥长袖起舞,二人一旁跪坐昂首伴唱,下部五人或击鼓、或抚琴、或击钹、或吹箫伴奏;中格正中雕刻一厅堂,厅堂的屋顶两侧各装饰一兽,堂内一人凭几而坐,堂左一人执戟侍卫,堂右一人揖手恭立;右格刻画渔猎场面,岸上一人骑马奔驰,前后有猎狗四条,正在追逐二只小鹿,马后跟随着步卒仨人,其中二人执叉,一人执刀,右下角有一条河,河中二人撑船,一人躬身用竹笼罩鱼。

2

乐舞、拜谒图

画像石长273厘米,宽87厘米。画面分左中右三格:左格上部中间立一虎座建鼓,两侧各有一人执桴,一边舞蹈一边击打建鼓,下部左起一人执桴击罄,两人坐吹排箫,一人长袖舞蹈,一人揖手合十跽坐;中格为一厅堂,堂顶两侧各立一鹤,堂内一人端坐,堂外左侧树下一马饮水,堂外右侧一人执笏跪拜;右格左边两人躬身执笏恭立,右边一人牵马,下部刻一马车。

3

狩猎、拜谒图

汉画像石长260厘米,宽80厘米。画面分左中右三格:左格为狩猎场面,左方刻一叶小船,船上一人撑船,一人张弩射雁,水中游鱼二条,一鱼鹰正捉鱼,岸上三条猎狗追逐二鹿,一人荷叉立于右侧;中格为一厅堂,堂内主人凭几端坐,右侧一人执笏跪拜,厅外左侧一人跪坐,上悬一鼓,右侧厅柱上栓一马;右格中间一厅,二骑吏执戟立于厅内。厅两侧各立一阙。

4

乐舞迎接图

画像石长260厘米,宽80厘米。画面分左中右三格:左格上部有三人舞蹈,一人跪坐,二人摇鼗(拨浪鼓),下部一人挥长袖起舞,二人执桴,一边舞蹈一边击打悬鼓;中格刻一厅堂,旁边立双阙,厅内两边各有一执戟护卫相对而立;右格中间有辎车一乘,车上坐二人,车后二执戟侍从跟随其后,车前一人躬立相迎。

5

长袖舞、击鼓、太阳图

画像石长260厘米,宽70厘米。画面分左中右三格:左格为二人表演长袖舞;中格中间竖立一建鼓,二人执桴敲击;右格正中刻画太阳纹。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画像 汉代 二人 济宁市 刻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