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何维委员:用“制度性外援”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水平

2018年03月04日 09:38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刘喜梅)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脱贫攻坚大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健康扶贫如何做得更扎实,更细致,听听委员们怎么说。


健康扶贫

网络图片

谈到今年的两会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向记者“要求”先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与一名叫鲁少文的口腔科医生有关。

去年10月,为了响应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号召,鲁少文作为对口援助医疗专家,从云南省口腔医院下沉到会泽县人民医院开始帮扶工作。在他之前,已经有一组医疗专家对该院对口帮扶了1年时间。

这是一项为期5年的对口医疗援助。在鲁少文完成为期1年帮扶计划之后,还将有3批来自云南省口腔医院的医疗专家,继续前来会泽县人民医院对口援助。

在会泽县人民医院,鲁少文担任口腔科主任,他是牙体牙髓病和牙周病治疗方面的专家。虽然至今只在会泽县人民医院工作了5个月,他已明显感受到该院口腔科医生在牙髓病和牙周病治疗方面,能力今非昔比。比如,对于牙髓坏死和牙根感染的患者,以前当地医院一般建议患者去昆明治疗。因为这里没有根管治疗的设备,医生们对技术的掌握也不成熟。

可一听要去昆明治疗,不少患者就打了退堂鼓,他们要么担心花费过多,要么以为病情不重不需要去大医院治疗。结果拖了两年,有些患者原本能保住的牙齿只能拔掉了。而拔牙之后再种牙,花费则是“天价”了。

现在,在专家医疗队的帮扶带动下,会泽县人民医院不仅根管治疗的仪器有了,常规的根管治疗术本院医生也都能做了。作为带教医师,见证了当地医生医技能力提升的过程,鲁少文颇有成就感。到来之前他心怀的各种担忧,也随之消散。

这种应用于健康扶贫工作的制度性外援措施,获得了何维大力点赞。

原来,农工党中央在多年开展的健康扶贫工作实践中发现,导致贫困地区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的“病根儿”,实际上是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较弱,因而不能满足当地百姓“看好病”的需求。要实现当地贫困百姓“方便看病”同时“看好病”的目标,需要大幅度提升当地医疗机构的服务保障能力,但靠基层医院自立自强并不现实,制度性外援才是破解之道。

关于制度性外援具体工作的开展,何维建议,从东部地区调配较高水平的各科专家组建医疗队,像派驻工作队一样将这些专家派驻到所帮扶地区的县级医院,并在那里实施至少为期3年的对口援助。

“在对口援助的过程中,前来外援的专家团队可从大病和慢病防治着手,先解决当地贫困大病患者、老年慢病患者及残疾患者的主要就医问题。在解决这些特殊群体就医需求的同时,直接手把手带教当地医生,让当地医生在系统化地带教培养过程中了解并掌握大病、慢病的规范诊治方案,从而提升他们治病、防病的能力。这样,即使派驻的专家团队完成了对口援助任务,也为当地留下了‘驻守的专家医疗队’。”何维解释。

其实,致力于提升当地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也是我国健康扶贫工作提质的必然选择。

何维告诉记者,前几年,我国的健康扶贫工作着重于解决贫困百姓“有钱看病”的问题,因而探索了诸多兜底式医疗保障措施,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伴随着医疗费保障等措施的逐步落实,百姓在当地看不好病的问题则更加凸显出来。

“而如果不能保障贫困百姓在当地看好病,就可能继续导致患者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把家庭拖入贫困;也可能患者本已脱贫,但因为患病当地无力医治,无奈转诊到省城之类的大医院,由此带来了医疗、交通、住宿等诸多负担,结果又返贫了。这样循环下来,医疗费的兜底保障最后还是会兜不住。”何维强调。

因此何维建议,当前国家的健康扶贫不仅要扶贫还要扶智,即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这样,贫困百姓在当地能看好病,才是真正去掉了因病致贫、返贫的“病根儿”,国家对贫困地区居民实施的医疗费兜底保障等措施才能兜得住,进而最终拔除“穷根儿”。


编辑:吴静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