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老人,就该安享晚年

民主党派中央提案聚焦医养结合困局

2018年03月07日 09:43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汪俞佳)养老,终究沉重。但对每个人来说,却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医养结合,就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一种养老模式,也是社会化养老的一大趋势。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医养结合道路上积极探索,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养老负担,满足了不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

接下来,如何进一步贴近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深入探索“医养一体化”新模式、新路径、新举措?两会上,多个民主党派中央对此提交提案,积极建言献策。

民进中央:关于加快“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随着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多,对医疗、养老的双重需求日益增加,医养结合也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但民进中央在调研中看到,当前医养结合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牵头单位不明确,统筹协调力度不够,扶持政策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完善;医保体制存在制度壁垒;医护专业人才匮乏等。

“国家虽提出发展医养结合,但没有明确牵头单位,导致各部门相互推拖,统筹协调力度不够。”民进中央建议,民政、发改和卫生等部门在制定养老事业和养老服务产业长期发展规划过程中,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进行专门规划,明确扶持政策、引导措施、保障重点,确保“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当前,各地已有许多已建社区医疗机构或卫生室。民进中央认为,可以充分融合现有的“医”“养”资源,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的规划性和协同性。“比如增设现有机构的养老与医护功能,也可以是联合运行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还可以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统筹共享服务阵地、服务人员等医疗卫生资源,形成日间照料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社区医疗服务支撑。”

农工党中央:推进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构建“医养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养结合问题一直是农工党中央长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多次在两会上提交相关提案。农工党中央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医养一体化”主要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医疗机构投资兴办养老机构、部分医院转型的“医养一体化”服务机构以及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近距离规划的合作服务。

“有的医疗机构办的养老机构非常受欢迎,比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投资兴建了全国第一家公立医院主办的养老机构,目前已经形成一个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护理职业教育、学术交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养老社区,深受入住老人好评。

“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是老年人‘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健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农工党中央表示,各级政府及卫生民政部门和全社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和完善医养一体化服务法律法规和相关促进发展扶植政策。

农工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将健康体检部分纳入基本医疗范畴,减少医疗投入并有助于解决盲目过度就医等问题。建立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制定鼓励性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并探索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运作模式。

九三学社中央:推进医养结合 关爱失能老人

2016年国家老龄办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2015年全国城乡失能老人总数约4063万人,占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30%,占总人口2.96%。

对于失能老人而言,他们不仅需要长期照护、康复等服务,也需要在人格上有尊严。如何满足失能老人的照顾需求,成为九三学社中央关注的重点。

九三学社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失能老人养老面临的困境更多。一方面护理床位难求,截至2016年底,全国养老机构2.8万家,床位680万张,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失能老人医养需要。另一方面,专业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且服务技能不足。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大力扶持医护型养老机构,对接收失能老人达到一定比例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特殊补贴,制订相关细则促使政策落地。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险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在职业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有计划、分期、分类培训护理人员队伍。建立老年护理轮训基地,加强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培训和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实行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等相关制度。同时,探索建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养老机构服务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的政策,具有同等资格参加行政事业单位招考或选调。

编辑:赵彦

关键词:民主党派中央 医养结合 老人 安享晚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