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王建国委员:讲好中国故事 做强纪录片产业

2018年03月07日 15:14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赵莹莹)“选择纪录片的理由,就是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中行走,永远在路上,用双脚和车轮丈量大地……”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导演王建国还有个颇为诗意的名字——夏蒙。

》

《筑梦路上》纪录片(资料图)

纪录片《话说长江》《望长城》《邓小平》《让历史告诉未来》至今令老一代观众印象深刻。《筑梦路上》《我在故宫修文物》《超级工程》等纪录片所创下的收视率同样可观。

如夏蒙所言,“我们是历史的记录者,我们的记录又将成为历史。”想拍一部吸引人看下去的纪录片,讲故事无疑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在他看来,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而真实的记录要想引人入胜,就必须重视叙述技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如果只是按下了摄像机的录制键原样记录,呈现给观众的只是一堆素材,并不是影片。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离不开纪录片。

由夏蒙担任总导演、电视总撰稿的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曾创下中央电视台2016年最高收视率。这部作品以纪录片的语言、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革命史娓娓道来,让历史有了人性的光辉与人情的温暖。在令人觉得真实可信、亲切自然、耳目一新的同时,观众对这部片子的喜爱和好评,让夏蒙感到特别欣慰。

2017年,各级电视台播出纪录片时长6万多小时,产量约两万小时,投资规模超过50亿元。这些数字是可喜的,却也不能盲目乐观,夏蒙话锋一转:“我国虽已是纪录片生产大国,却不是纪录片的生产强国,优秀纪录片数量还很少。特别在自然类纪录片和科学类纪录片的拍摄制作上仍存在短板,像《蓝色星球》《地球脉动》这样的纪录片现在还做不出来,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纪录片又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从延安电影团一路走来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国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历史影像资料,是国家记忆也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夏蒙强调,对这些历史影像的保管利用,应参照中央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建立事业编制的专门机构,进行科研与数字化管理。妥善保管,积极利用。

“为什么我们不能将那些真实展现中国人民伟大奋斗历程的珍贵历史影像,经过整理后免费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呢?”夏蒙表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形象的历史、生动的广告、有力的宣传。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依然能让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从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不可避免的是,从纪录片生产大国迈向纪录片生产强国,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更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更进一步的创新驱动;需要设立雄厚的纪录片基金对纪录片产业进行长期投入与资助。

“讲好中国故事,做强纪录片产业,我们需要纪录片制作的‘国家队’,也需要社会力量和更多纪录片工作者个人的参与。”夏蒙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电视机前的观众会进一步流失,但人们对纪录片的需求却会有增无减。讲好中国故事,做强纪录片产业,让世界分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精神,也是新时代纪录片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纪录片 中国故事 导演 收视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