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斯泽夫委员:打造制造业强国,技术高度一定是在“无人区”里找“水源”

2018年03月08日 22:0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崔吕萍)“如果中国企业的专利技术还只是在工程设计技术、工艺改进方面,而不是在技术创新的‘无人区’里找‘水源’;如果中国企业不能把自己的企业品牌推向全球制造业品牌的高端;如果中国企业不细化和提升制造业的管理水平,那么,我们现在谈制造业强国,只能是空谈。”作为本届政协新委员,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斯泽夫对中国在推动制造业强国方面颇有感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刚刚落座,就“捅”了中国制造业现存的三条“软肋”。

制造业

网络图片

斯泽夫表示,可以看到,在美国强调再工业化、欧洲进入工业4.0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如果不依托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是无法获得良性发展的。中国制造业要发展,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当然,不可否认,共和国的工业发展走出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成长路径,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种发展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过去我们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而没有在发展质量上做好功课。

“如何补齐制约中国制造业更好发展的短板?”面对这个问题斯泽夫表示,首先要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大力推动原创技术发展,让更多专利出现在产品研发的前端,而不是在进口技术转化为产品生产这个过程中。

还要提高制造业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他说“技术可以买,但管理是买不来的。因为管理必须结合国情和企业文化理念。“在市场上有很多同样的东西,但是国内生产的和国外生产的质量不一样。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认为这不排除有标准的问题,但主要还是管理的问题。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向高质量要成绩,就必须转变观念。政府也要完善配套环境。”斯泽夫表示。

第三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必须“走出去”,向国际市场要发展。中国制造业还应该“专业化的发展”,社会是专业化的分工而进步的,制造业通过专业化推动精益化发展,把产品做得更精细,“这方面美国、日本和欧洲已经做的很不错了,我们还要努力。制造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容易犯跨行业发展的毛病,但我认为还是要深耕主业,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斯泽夫说。

编辑:吴静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