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全国人大代表崔巍的大运河情结

2018年03月09日 15:03 | 作者:李宏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李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保护管理联动机制;联手挖掘运河文化价值,联合发展运河文化产业,构建不同功能的运河文化廊道或文化产业园。在保护挖掘现有运河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大运河文化的新内涵。”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崔巍带着《大运河沿线地区构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的议案,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遗产继续鼓与呼。

1

全国人大代表崔巍

“杭州的朋友说,家门口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浙东运河不是。也有人说,隋唐大运河才是世界文化遗产。”崔巍代表说。在杭州生活的人,说到大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但不知道它和中国大运河的区别,虽然大运河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其实大家对于大运河并不了解多少。

“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包含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宁波到杭州段),还有一段是古运河(隋唐运河),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大运河,包含了这三条运河,同样古运河也是路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由六省两市共同联合申遗成功。”说起大运河,崔巍可以细说它的今生往事。

作为地道的北方人,崔巍在大运河边上工作的30多年让她在保留了北方的执着,多了一份如水的温柔。崔巍是杭州市歌剧舞剧院院长、从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开始,崔巍就与大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排练进程,“大运河”的形象越来越具体。崔巍把对大运河认识通过艺术展现在大众面前,深刻的领悟,清晰的感受让《遇见大运河》活了,也火了。《遇见大运河》走遍大运河沿线省市,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也成为崔巍创作最难、成就最大的作品之一。

《遇见大运河》的世界巡演,让崔巍至今记忆犹新。在第一站——法国,有一位观众,演出结束后一直不走,非常激动,而且一直是泪流满面,跟她交流的时候,知道她是意大利人,第一次看中国舞剧,她说她看懂了,被中国灿烂的文化所震撼,她说她想到中国看看大运河;在埃及演出的时候,有一位观众,也是不肯离去,他说这是一部国际化的题材,虽然讲是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但是尼罗河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希腊演出的时候,有一位史学家这样说,中国有两大人工奇迹,一个是长城,一个是运河,长城代表了中国的历史,它是防御的、坚守的,但是运河代表了中国的今天,它是交流的、开放的、共融的。

过去的千年,人们用生命铸就了运河,今天我们用文化也在挖掘着一条运河。从2009年开始,崔巍就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中国大运河的相关建议。作为杭州市政协委员,她连续五年提出提案,呼吁加大中国大运河的保护力度,让中国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的概念越来越清晰

崔巍说,在大运河的南段,浙江、江苏境内,大运河的水还在,北方段遗址还在,还有宽宽的河床,水却没有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们对这条大运河究竟了解多少,世界文化遗产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人们能通过什么记住大运河。在大运河的申遗过程中,曾经起草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的联合协定》,由35个沿线城市共同签署,代替运河立法提交给世界遗产委员会,但在具体管理活动中这个协定的法律效应是远远不够的。《长城保护条例》已于2006年施行,建议可以从国家层面制定《大运河保护条例》。

崔巍认为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不仅可以吸引国内游客亲水休闲,而且还具有相当高的国际吸引力,但是目前大运河旅游的深度开发不够,未能形成叫得响的旅游品牌。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其他项目也需运河沿线城市联合打造。

运河沿线都是经济强省,文化大市,要通过运河文化的建设推动运河经济的发展,将大运河文化融入到经济建设中,同时又通过运河经济的大发展,推进运河文化的大繁荣,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崔巍表示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