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范稳委员表示公共文化服务“软件”要跟进

2018年03月11日 07:40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走好文化扶贫“最后一公里”

——范稳委员表示公共文化服务“软件”要跟进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赵莹莹) 2018年春节前,第一班客运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凤塔村开通,村民可通过滴滴出行App随时叫车或预约拼车,化解了“有路无车”的尴尬。

E643040576A195A098E369D1B2AE3617

网络图

服务站运营后,定时定点的农村客运班车不仅惠及凤塔全村,也连接了沿线恩罗村、恩棋村和金满村,彻底打通营盘镇沿澜沧江西岸村寨的通道,便捷的物流还将助力凤塔村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说起公共文化服务进乡村,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范稳先和记者聊起了这个来京前让他颇感振奋的消息,“村村通公路,扶贫脱贫‘最后一公里’说远并不远,可有路没有车,所以说近也不近。如果措施不能很好地落实到位,就会出现‘末梢堵塞’,文化扶贫也是如此。”

位于云南省怒江大峡谷深处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云南省作协的扶贫联系点。2016年,在省内多家出版社和作家们的大力支持下,7000余册图书搬进贡山县城、独龙江乡、丙中洛乡的3个“云南作家书架”,促进老百姓在文化上也能脱贫致富。

“有作家自己写的书,还有我们和出版部门联系、结合乡村实际需要准备的种植、栽培、养殖等工具书。可是,光有书不行,还缺少可以带领大家读书的人。”范稳告诉记者,由于当地百姓文化水平有限且很多读不懂汉语,这就涉及到了延伸服务的问题。

文化惠民要落到实处,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乡镇和农村,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如今,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硬件”普遍已到位,诸如各地相继建起的农家书屋、图书站,可谁来做解读、做培训、做辅导?与城市设施相比较,基层特别是乡村文化设施利用率依然不高。

“我有个朋友,在北京建了座乡村公益书院,志愿者就住在那里,可以随时给村民辅导,每到周末还会有音乐欣赏、解读名著、科普讲座等各种活动。刚开始孩子们到处乱跑,现在和大人坐在一起,听得特别投入。”范稳表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不光“硬件要有”,“软件”更要跟得上。接下来,云南省作家协会计划组织作家进乡村,给村民们讲一讲如何选书、怎么读书。

文化广场、文艺活动室、阅览室……范稳认为,基层文化设施尤其是场馆要“活起来”,而不是成为乏人问津的摆设,“可以和非遗保护传承、民俗文化收藏、文物保护利用等项目相结合。”以文化扶贫助推文化小康,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起到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作用。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文化 服务 公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