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42位委员联名呼吁:建立跨区域血液调拨机制缓解临床用血紧张问题

2018年03月11日 10:18 | 作者:李木元 刘喜梅 郝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李木元 刘喜梅 郝雪)3月8日下午全国两会医卫界46组小组会上, 42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提案》,呼吁巩固和壮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建立跨区域血液调拨机制。

“从全国来看,我国临床用血供应是不足的。前不久国家卫计委叫停了互助献血,而互助献血一直在各大医院血液来源中占较大比重,势必会造成各地临床用血紧张。”该提案的第一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提案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后,无偿献血为临床用血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增大,临床用血量逐年上升。以苏州市为例,该市中心血站采集的全血量从2011年底的19.06吨,增长到2017年底的23.36吨,增长了22.58%,采集血小板从11118个治疗量增长到22491个治疗量,增长了102.28%,即便如此高的增长,也仍存在冬夏季节性、O型及A型血及血小板供应不足,北京市2017年血小板缺口20000个治疗量。

提案指出,尽管国家一直倡导无偿献血。但直到2016年,我国每千人口献血率为1.1%,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互助献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偿献血的不足,但滋生了血头利益链和不安全因素。取消互助献血是对的。”

为保证未来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保证临床用血供应,提案建议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普及科普无偿献血的知识,消除人们对无偿献血的顾虑;以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等为契机,大力宣传无偿献血。

提案还建议,巩固和壮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着力发挥国家公职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榜样作用,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使无偿献血工作常态化有序发展;充实固定献血者队伍,开展献血送健康服务,对捐献血小板大于2次或累计献全血量达3000毫升以上的志愿者额外赠送体检卡,保障献血者的健康;加大团体无偿献血的推广力度,各级文明单位按照人员基数将适龄健康人员无偿献血比例规定为不低于10%和20%,同时团体内部设立专门部门和专人管理;增加固定或流动采血点和车的配置,在用血大的医疗机构设置采血点。

提案认为,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季节性结构性血液供应紧张等情况下,应启动应急预案,快速有效的跨区域调拨机制,组建无偿献血志愿小分队,将规模较大(500人以上)、人员集中、易于动员的高校、部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纳入献血应急队伍。

吴德沛还呼吁,随着信息化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个献血志愿者登记网络尤为迫切,从而免除人口流动造成的志愿者流失。在国内任何地方都可以让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直接用血,同时对已明确的不合格献血者,免除重复采血、检验等资源浪费。

彩C2018-03-11zx1401_P_1_502_1390_1413_1925

追踪吴德沛委员:

对血贩子釜底抽薪 但政策设计不能止步

作为第一提案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第一时间接受了记者专访,解读了提交该提案的背景以及对国家卫计委叫停互助献血的看法。

记者: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互助献血?其意义在哪儿?

吴德沛:互助献血是指在血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鼓励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同事等献出等量的血液,以换取病人所需的输血。其意义就是保证紧急情况下临床用血,让患者及时接受手术等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也就是说,互助献血是法律允许并提倡的。

记者:国家卫计委为何叫停互助献血?您怎么看?

吴德沛:我国居民自愿献血率比较低,临床用血有时会出现紧张的状况,尤其血小板供不应求,缺口大。主要是白血病等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后一段时间内需要输血小板,血小板储存时间只有3天,一般是采后即输给病人,远处调取较难,无偿献血跟不上。因为献血小板和普通献血不太一样,捐献血小板要半躺在椅子上一两个小时,很多人不太愿意耗时这么多。血型相同的家人千里迢迢赶来大医院,花费较大。这就给了血贩子假借互助献血之名谋利提供了机会。血贩子组织一批捐献者,低买高卖,愈演愈烈,从而形成了一个黑色利益链。这样一来,愿意无偿献血的人会越来越少,违背了互助献血的初衷。

叫停互助献血是对的,有利于打击血贩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记者:互助献血不安全吗?

吴德沛:一开始血贩子招募了一些群众卖血,血小板需求量不大时情况还好。后来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招募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卖血者背景复杂,存在疾病传输风险。

记者:血贩子卖血这种情况没有得到治理吗?

吴德沛:各地也在严厉打击血贩子,但是屡禁不止。有需要,就有市场嘛。有的患者急等着救命,血库里没血及血小板,家属只好高价买了。

记者:叫停了影响大不大?

吴德沛:还是有影响的。比如骨科、心胸外科、血液科等科室对成分血需求量较大,单纯靠血站无偿采血是不够的。血小板平时主要靠互助献血。而且在临床需求量大的地方,互助献血占比是比较高的。平时就存在季节性的临床缺血,突然叫停可能会导致临床用血更加紧张。

比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是收治全国血液病患者最多的单位之一。最近几年,该院血液科临床用血量很大比例来自家属互助,2016年1月至今的数据显示:每天需要机采血小板平均约100个治疗量,血小板互助率超过89%。占比最高的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可以达到99%。可想而知,叫停互助献血之后是什么情况。

记者:如何应对临床用血紧张问题?

吴德沛:叫停对打击血贩子是釜底抽薪之策,但是措施及政策设计要尽快完善。在卫计委领导下,各地已经开始着手积极应对,比如苏州,就在省内另外三个县调血小板来满足临床之需,应该建立跨区域血液调拨机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无偿献血做好。

记者:如何更好地推进无偿献血?

吴德沛:加大宣传很重要,要形成一个更好的氛围。特别要做好科普,献血、献血小板、献干细胞对人身体无害。还要有实际的激励措施,不是说给献血者金钱或物质奖励,但要让他感到献血是光荣的。比如献血达到多少量可以给他发个荣誉证,评奖评优时可以加分,坐车、坐飞机可以享受绿色通道,在积分落户或者子女受教育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等等。

委员建言:

胡豫委员:尽快建立全国用血信息平台

“从加强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角度来看,叫停互助献血是对的。但是一个有效的供血途径取消了,其他代偿性的措施要跟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建议,应该尽快建立全国性的用血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来了解各地临床用血情况,及时调配,保证临床用血。

胡豫表示,不是所有地区、所有医院都存在临床用血紧张情况,有的地方缺,有的地方不缺;有的医院缺,其他医院不缺。这和当地医疗资源配置以及医院学科发展情况有关。像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三甲医院比较多,患者量大,临床用血量也较大,比较容易出现临床用血紧张情况。有的医院骨科、心胸外科以及血液科等用血量较大的学科是优势学科,也容易出现临床用血紧张情况。“建立一个全国联网的用血平台,统一进行调配,这是一个解决办法。”

“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胡豫还建议,提高单位献血比例,特别是军队、高校等单位。

敖虎山委员、黄宇光委员:临床用血既要开源也要节流

“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比较集中的城市,临床用血量一直较大,出现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并不稀奇。特别是寒暑假和过年期间,随着大学生回家和外来人口回乡,就会出现季节性临床缺血,这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缓解临床用血紧张问题既要开源,也要节流,只有平衡发力,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有的患者道听途说输血可以改善体质或者病情,到了医院要求医生给自己输血;还有的看到其他患者输血了,也要求给自己输血。实际上输血是有严格临床指征的,随意输血不但对身体、病情无益,反而会增加感染疾病风险。”敖虎山认为,在节流方面,首先是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指导,非必要情况下不要输血。

“医院方面必须加强管理,严把适应症。我们医院对临床输血的管理是采取院长负责制的,对用血科室进行严格管理并纳入考核,效果还是挺明显的。”敖虎山还建议,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输血量。比如阜外医院采取自体血回收技术,避免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输血。通过加强管理和采用新技术等措施,阜外医院的异体输血量降低了70%。

“医务人员在减少输血方面责无旁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学教授黄宇光认为,通过改进技术也可以减少出血量,除了自体血回收,还包括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前者是指在患者麻醉状态下先给他抽出一点血,给他体内输点液稀释血液,术中再出血就是稀释后的血液,相当于减少了出血量,等到术后再给患者把抽出来的血液输回去;后者是指适当降低患者血压,维持生命体征。这样术中切破血管出血量会减少。等到手术结束再恢复正常血压即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推广这些技术没有临床标准,也没有激励政策,好多情况下都是麻醉师在免费做,无法调动其积极性,难以持续。”

黄宇光还建议,对于缺血患者在术前就应该通过补铁或者补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方法补血,提高血色素;还可以提高手术技艺,采取无创、腔镜或者微创方法,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量。

杜丽群委员:缓解临床用血紧张关键是动员更多人无偿献血

“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无偿献血率是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无偿献血知识了解还不够,认为献血会对身体健康不利。”全国政协委员、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每个成人全部血量大约在4000ml左右,献血一次为200~400ml,不足全部血量的5%~10%,健康人一次失血10%以下极少引起症状。所以健康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杜丽群还说,人的身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定量献血后,会在不影响肌体功能的前提下,短期内得到完全补充。

一般来说,临床用血紧张多发生在寒暑假。杜丽群呼吁,献血活动不能过度依赖军人和大学生,国家应加大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干部职工、公务员和社会人群参与献血。她提出,要保证采血流程的合规性,保证采血器械一次性使用,解除献血者“交叉感染”的顾虑,“只有更多的人参与献血,才能真正解决临床用血紧张问题。”

不同观点:

朱同玉委员:“一刀切”不可取“精细化”是方向

“‘互助献血’原本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应该被提倡的,打击血贩子也是应该的,但不应该采用取消互助献血‘一刀切’的方式来打击!”谈到近期引起热议的互助献血被取消事件,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说。

身为外科医生,朱同玉也密切关注互助献血事件。并且,他获悉,互助献血被叫停之后,国内多地出现了“暂时性血荒”,不少医院原计划进行的手术有些被迫停止了。

“这说明,政府叫停互助献血这一决策还需再斟酌。”在朱同玉看来,通过科学、精细的手段来打击血贩子并不困难,比如只需要建立全国联网的信息化献血系统就可以了。在这个系统下,献血者的身份信息及献血状况都会被录入,如果献血者的献血频率超过了献血法规定的频次,他们的献血行为就不能被视为互助献血,因而其互助献血的资格也应该被取消。

“另外,取消互助献血这一行为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也不相符。我们国家倡导志愿献血,而不少志愿献血者就是从互助献血者转变来的。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就是因为这些互助献血者在献血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血液能够挽救他人生命的高尚。现在,这种高尚的行为被取消了,让很多人从心理上感觉不舒服,因而才引发了如此大的社会关注。所以,我们应该呼吁出台严厉打击血贩子的政策,而不是取消互助献血。”朱同玉强调。

争论:

55岁以上能不能献血

献血法规定,提倡年满18周岁到55周岁的健康人群无偿献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德沛委员建议,为了扩大无偿献血人群,保证临床用血供应,可适当考虑放开献血者年龄,刚刚超过55周岁的人群,只要身体健康也可以献血。

吴德沛提出此建议,主要是考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均期望寿命提高了,不应该简单地将献血年龄上限控制在55周岁。

不过,胡豫委员认为,放开献血年龄上限要慎重。国家出台法律规定献血年龄上限为55周岁是有科学依据的。提高献血年龄上限,一定要考虑对献血者和输血者是不是有好处、是不是安全,这需要拿出足够的科学证据。

黄宇光委员则认为,目前我国18周岁到55周岁的献血人群足够大了,当务之急是发动这部分人群更多地献血,而不是急着考虑扩大献血人群。“分母已经足够大,关键看分子;如果分子小,再考虑扩大分母不迟啊!”

编辑:赵彦

关键词:42位委员联名呼吁 跨区域血液调拨机制 用血紧张 互助献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