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赵红卫委员:站在“委员通道”的高铁巾帼

2018年03月11日 21:22 | 作者:吴静怡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廉维亮)如果说中国高铁是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那么赵红卫委员就是让这张名片亮起来的那群人里,具有代表性的那一个。

参加完本次大会首次开设的“委员通道”采访,记者在住地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首席工程师。2017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开通运行,并于9月实现了350公里/时的全球商业运营高铁最高时速。复兴号上安装使用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正是赵红卫带领团队研发的。

赵红卫1

温婉、干练、大气,这是采访赵红卫的初印象。如果不是几个小时前从电视里看到了她接受采访时的直播,记者想当然把引领高铁驶向世界最高速的科学家定位成一位富有冒险挑战精神的男性。“很多人看我的名字都会这么想,高铁需要的不仅是速度和激情,同样需要冷静和理性。”赵红卫的回答很精彩。

与杨利伟、潘建伟一起首次站上“委员通道”,成为第一组采访嘉宾,赵红卫坦言从接到这个通知开始就感到十分紧张,直到开始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的时候,脑海里都有着短暂的“卡壳”,但是一谈到高铁、谈到自己熟悉的业务,语言就变得顺利和自然。“比起那两位志在星空的男委员,我的事业匍匐在祖国的大地上,我要做好的就是通过镜头讲述好中国高铁的故事,把中国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介绍给世界。”

为了做好这次时长几分钟的采访,赵红卫连续两个晚上准备材料,采访当天午饭都没有顾上吃。“对于我们从事科研的人来说,加班加点已是日常习惯,每句话都要讲的准确、严谨,同时还要顾及到媒体传播的效果。”

这样的场景还原到赵红卫的日常科研工作中去,的确是家常便饭。“高铁正式上线运行前,要进行大量的上线实验,任务一来,拎起包就得出发,家里的事、孩子的事都顾不上了,这对于一名女性而言,是很艰难的事情。” 赵红卫说,我的家就在距离北京60公里的廊坊,高铁跑起来不过二十多分钟,有一次在京津线进行国产化软件实验,往返15次都顾不上回家。母亲笑着“抱怨”,“你比大禹还厉害呢!大禹也只不过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实,在我们的团队里,一年到头回不了家的同志有很多,大家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工作,为的就是高铁能够早日安全、顺利地运行。”

1992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赵红卫进入铁科院深造,自此开始了与铁路的不解之缘,将最美的芳华青春献给了中国的铁路事业。高铁技术始于日本、兴于欧洲,如今却成为中国的一张崭新名片,这个过程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正是有一批赵红卫这样执着追求的科研工作者,用十几年时间不断探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从追赶到引领,中国高铁逐渐走稳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仅从不同时代的车型名称就能感受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最初我们的火车头是蒸汽机车,后来有了东风系列的内燃机车,再到后来的韶山系列电力机车,如今和谐号、复兴号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发展的新象征。”赵红卫表示,中国铁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给一代代铁路人、铁路工作者提出了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舒适性更好的新要求,一定会不负时代交付的使命,用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和作为,让中国高铁的名片越来越响亮。


编辑:吴静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