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于集华代表呼吁留住中华传统“瓷根”

2018年03月13日 15:48 | 作者:高杨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怎能让千年非遗技艺在我们这一代失传
——于集华代表呼吁留住中华传统“瓷根”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高杨)1959年10月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的于集华,自幼随父学艺。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30余年,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景德镇百年老字号“泥宝斋”第三代传人。

作为景德镇陶瓷发展中心主任,于集华非常重视支撑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非遗技艺传承与保护。然而,这几年,于集华与景德镇那些同行的“老工匠”们,却在瓷都繁华中开始有了一块“心病”。这就是“千年非遗技艺传承面临后继无人”。今年参加全国两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要把他和景德镇那些“非遗技艺”传承者们的“心病”拿到两会上讲。他呼吁留住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瓷器技艺的根。

非遗技艺面临失传危机

“景德镇作为具有1000多年制瓷历史的文化名城,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建和沉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正面临非遗技艺传承危机。”于集华告诉记者,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518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和“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排在非常显著的位置。可是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手工艺已受到了现代工业的冲击,使得如今景德镇的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出现不平衡的问题,一些手工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于集华说,从国务院公布名录后10年来,景德镇市级以上与陶瓷相关的非遗传承人有287名,但普遍年龄偏大,特别是核心手工技艺如拉坯、利坯、剐坯等,城里的孩子嫌脏、收入低不愿学,存在重“与坯体、胎体装饰相关的传统技艺”、轻“与坯体成型、瓷窑营造及烧成、辅助行业相关传统技艺”的现象,前者市级以上传承人192人,占全部的67%,其他三个领域共95人,占33%,其中手工剐坯技艺无省市级传承人,传统青白瓷、古彩瓷、斗彩瓷、薄胎瓷、玲珑瓷技艺也后继乏人。

同时,因国有陶瓷企业的解体,一些基础性科研和劳动保护也难以到位,现在掌握釉料、泥料配制技术的传承人普遍因无能力承担实验、研发的成本而只得因循守旧。此外,粉彩颜料的配制工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护传统技艺需要政策扶助

如何保住老祖宗留下的技艺?于集华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扶助政策,加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人才培养和保护力度。他说,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不仅是景德镇、江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国的一张亮丽名片。因此,需要国家从保护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高度出发,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扶助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做好税收、产业规划、人才培养等顶层设计。

此外,于集华建议成立专门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档案,对景德镇市的手工制瓷技艺做一个全面、深入的调查,收集反映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其中包括传承人的情况收集,并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有计划地培养新的传承人。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