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孙宝国委员:身小会文国家用,发奋图强能成功

2018年03月15日 10:2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谢艳华)“人生不可以复制,每个人的成长都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紧密相关。”操着略带“山东味”的普通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向记者娓娓道来他的成长成才之路。

孙宝国

很多人喜欢美食,殊不知,这些舌尖上的美味离不开食物中添加的各种香料、香精和调味品,而这正是孙宝国所擅长的。孙宝国被称为“香料院士”,专门研究“美食秘方”。他是我国食品科学领域仅有的4位院士之一,1999年和2000年他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孙宝国看来,取得这些成就,也得益于家庭教育的启蒙,让他从小养成了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性格。所以,面对一些科研难题,他从没被吓到,反而成了他的乐趣所在。

孙宝国出生在农村,母亲只上过几天私塾,算是半个文盲,但是几乎能把《名贤集》背下来,并且善于用《名贤集》教育孩子。《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让人凡事应从长计议;“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劝人言语之间要相互尊重。

出生于1961年的孙宝国,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更别说补充营养了,也因此,影响了他的身体发育,人家都说山东出大汉,可是孙宝国从小个头就不高,为此,他心里曾一度自卑,母亲知道后,就引用《明贤集》里的话教育他:身小会文国家用,大汉空长做什么。意思是说,虽然身材短小,但文才出众,能为国家所用,相反个头虽高大,而无才学能有什么用场?这句话,对孙宝国影响至今。“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人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别遇到点困难就裹足不前,要给自己立个大志向。”

到了上学期间,正值“文革”时期,孙宝国熟读了《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等伟人的思想作品,让他更坚定了“一个人活着一定要有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

如今,孙宝国被同行们尊称为“香料院士”。不过,鲜为人知的是,研究香料的孙宝国曾不得不与“臭味”相伴。

上世纪80年代,市面上的方便食品、肉制品、调味品等通常要么“味道不够”要么“价格不菲”,有两个代号分别为“030”和“719”的香料成为了主要瓶颈,而这两个香料都要靠进口。已从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前身)毕业留校的孙宝国决心攻克这一难关。

他从“030”开始做起,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晚上实验楼要关门了,他的实验还在继续。“实验不能停,停了就前功尽弃了。”半夜做完实验,孙宝国就从厕所窗户爬出来。爬来爬去,原本布满灰尘的窗台都被孙宝国磨得一尘不染了。

更难堪的是,孙宝国不得不经常“随身携带”着实验时染上的异味,有人开玩笑管那叫“孙宝国味儿”。有一回,他竟然因此被人赶下公交车。

“科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失败,有时坚持了,可能还不行,还要动脑筋,要从失败中寻找经验,确定路子是否走对。”

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尝试,孙宝国终于等到了“香味”的到来。

在孙宝国看来,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主观上的努力,还要有为他人为社会着想的担当精神。如今,孙宝国院士为科普乐此不疲,作为食品科技工作者,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向公众普及食品添加剂的科学知识,消除误会。他为此举办了超过200场的科普讲座,并通过媒体进行科普。他组织编写的《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曾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奋斗不光为了自己,还要装着别人,让更多人受益。”孙宝国说。

编辑:吴静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