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委员建言家校共建:创新形式 改变家长“被动”地位

2018年03月15日 14:3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电 家校关系、校园美育等教育相关话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3月12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儿童教育专家、DI创新思维大赛中国区负责人肖力,一同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节目,围绕“家校共建”的话题展开精彩对话。

1

委员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创新类节目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杨朝明委员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也需要创新形式,让经典走入校园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

杨朝明说,有的学校倡导家长、学生与老师一起诵读经典,这一做法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有机融通做的非常到位。家长参与校园经典教育、“家委会”融入校园事务管理等形式,会让家校关系更和谐,沟通更高效。

2

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要发挥好家委会的作用,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让学校和家长形成一个合力”。杨朝明表示,将学校食宿管理、校服选购等方面的决策交给家委会,可以有效调动家长参与校园管理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在类似校园管理事务方面,更需家长与学校加强沟通互动,真正形成合力。

以校服为例,据了解,教育部等四部委2015年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对发挥校服育人和审美功能提出要求的同时,还明确了家委会在校服选择问题上的主体地位。在最新一轮中小学校服管理模式改革中,上海、南京、西安、重庆、郑州等地的多所学校,尝试家委会参与校服筛选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也促进了家校之间的互信。

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

陈众议委员肯定了让家长们参与校园管理的新尝试,但同时也强调,“学校设立家委会的出发点非常重要”,决定了家委会是停留在形式,还是能形成合力为孩子教育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众议表示,要改变家长在家校关系中处于被动的情况,不仅要鼓励学校进行家校共建的各种探索,还需要从制度等更高层面进行思考与改进。“在这个过程中要发现好的教育家,重新建构家校关系,重新定位家校关系。”

4

儿童教育专家、DI创新思维大赛中国区负责人肖力

肖力认为,要做好“家校合作”,明确规则和边界非常重要。家长不应干预教育管理等专业领域,但可以更多地参与到校园事务管理之中。学校要善于利用家委会的互动平台,创造机会让家长、学生、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肖力表示,随着80后甚至90后成为家长主流,家长群体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如今的家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期许更高, 学校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将家长和学生都纳入进来,让大家参与到校服选择、校园美化等具体事务性工作情境中,将这一过程变成一个增进与家长互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进而融洽家校关系的过程,以此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