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好的农产品也怕“巷子深” 委员:要有品牌 还要营销

2018年03月15日 21:47 | 作者:周佳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 周佳佳)“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时的再次强调为乡村振兴战略加码,让“农业、农村、农民”成为众多委员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品牌 还要营销

网络图片

加之,在代表委员通道上,苹果、马铃薯等纷纷亮相,作为贫困地区的“致富媒介”,成为优质农产品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代言人,让今年的两会更显得“农味儿”十足。

质量如何提升?品牌怎么建?销路怎么开?组织如何做?政府怎么干?诚如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所关注的“农民与农产品”一样,“农产品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话题也在两会期间引发了多位委员热议。

建设原产地地理标志系统 形成产品差异化

品牌是农产品的“身份证”,也是敲开市场大门的“通行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对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吴德建议,强有力的品牌打造在农产品的产业链上至关重要,其核心内涵就是要形成农产品的差异化,从而凸显农产品的地域特色、产品优势等,还要把打造品牌与传承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做好品牌推广、品牌传播、品牌应用,着力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霍学喜委员认为,原产地地理标志系统的建设特别重要。大江南北,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很多,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区位特色、资源禀赋,开发特色产品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建立原产地的地理标识系统。这些特定区域的、具有过硬的质量、良好的声誉以及独有的特性的产品通过标志系统,能稳定产品质量信用,并提高信用的知名度,如此,自然就成了品牌。

“但是,因产品自身体量、需求者数量等原因,品牌发展受限,要建立这样的品牌或是建立品牌的标识管理系统,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霍学喜委员补充说。

嵌入市场营销 多方力量协同

相比于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农民即便收成好,也要为销路发愁,每年瓜农、菜农产品滞销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

长期深耕于农业与农产品研究教学工作的霍学喜委员对此深有感触,在采访中直击“销路”要害建言。他说,第一,要注意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产品和消费者点对点的对接,有效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的竞争力。第二、地方政府可以考虑为农民在公共谈判、代理促销方面做一些帮助和支持。这也是世界上目前通行的一些做法,如博览会等,政府可以组织起来,做特色农产品的展览展示。第三,政府可动用一些社会力量包括NGO、NPO等来解决这些问题。

霍学喜委员同时强调,要学会用好和培养市场的中介组织,在品牌建设和品牌发展过程中,联合起农业合作社、一些涉农的协会、涉农的行业组织等降低成本,把体量做大,然后形成合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提升产品附加值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

加强质量建设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建议运用现代企业运营方式,恢复传统的农业有机、生态、无公害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需要从政府层面、农产品层面、消费者层面去构建一个完善的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体系,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品质。借助农业合作组织的力量,加强冷链物流运输,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并保障送达餐桌的农产品优质、新鲜、健康,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农产品带来的好处。”吴德委员说。

他建议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及农业的科技创新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如生物技术、尖端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等。“这样,会让我们的种子质量变得更好、产量更高。”

在采访中,吴德委员现场念了这么几句顺口溜:“杂草生、衰草黄、庄稼地里未见粮。”;“近看一片田、田中树和粮、粮少树中藏;远看一片村、村中老和少、未见种粮人。”来形象地描述部分乡村的现状。

分析产生这类景象的原因,吴德委员把落脚点定在“人”的身上。他认为要改变此类现状,要让新型职业农民回到土地上去。“有高技术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回到农村,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才能进一步建设新农村,让乡村变得更美,农业变得更强。” 吴德委员说。

乡村振兴在新时代的蓝图已经绘就,“优质农产品没销路”等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多位委员们也一直念兹在兹,直击农民关切,积极建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美好愿景,也激励委员们在新时代有新作为。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农产品 品牌 委员 营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