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宁夏:小省区走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2018年03月16日 11:05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银川3月15日电 题:宁夏:小省区走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新华社记者 靳赫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一曲《宁夏川》,唱出了塞上大地的壮美图景。地处西北内陆,既有高山沙漠,又有江南景色,宁夏独特的自然条件常引人赞叹。正是在这方热土上,宁夏人利用特有的资源禀赋,将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越拓越宽。

创新思路突破发展限制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为当地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造就了“塞上江南”的旖旎风光。然而,在具备一定自然环境优势的同时,宁夏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限制。

宁夏总体上地狭人少、山多川少、气候干旱,全区耕地面积仅有约1937万亩,在水利建设相对滞后的年代,南部山区往往“十种九不收”。

这种条件决定了宁夏农业规模和农产品总量不占优势,要发展,必须另谋出路。过去,宁夏农区一直按山区、川区分类,生产也普遍以种粮为主,为找到更科学的农业发展路径,宁夏需重新审视自身资源禀赋,重构农业发展版图,并精准施策。

“宁夏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地貌生态类型多样,北部引黄灌区具备发展高端农业条件,中部干旱带是发展特色旱作节水农业的适宜区,而南部山区气候温和凉爽、环境洁净,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较佳区域。”宁夏农牧厅副厅长赖伟利说。

全面分析后,宁夏开始探索走一条立足本地实际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径。自20世纪90年代起,宁夏就着手筛选一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予以重点支持,逐渐形成促农增收带动力强、受惠面广的优质粮食及草畜、瓜菜、枸杞、葡萄“1+4”的特色优势产业,走出“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内外并重”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

宁夏中卫市环香山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蒸发量却达2000毫米以上。政府引导当地农民在荒地上铺一层厚砂石,将种子播进砂石下的土壤里,再在砂石层上覆以薄膜,既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又能保墒节水,种出的西瓜甘甜可口,还富含硒等微量元素。

这种在石头缝里种出的西瓜便是有名的“宁夏硒砂瓜”,每年夏季被全国客商争相收购。如今,种硒砂瓜已成为当地促农增收的支柱性产业。“在这样干旱的地方,原本生活都成问题,现在我种瓜每年能挣十几万元。”当地瓜农俞学川说。

从北部灌区的优质粮食,到南部山区的冷凉蔬菜,纵观宁夏主要农业特色产业,无一不是巧妙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思路和方法对了,便有天时地利,生产特色优质农产品事半功倍。

在此基础上,宁夏农业还勤练“内功”。自治区党委、政府通过政策引领、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等举措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向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要品质和效益。

“目前宁夏奶牛规模化养殖率超过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生产效益大大提升,鲜奶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欧盟标准,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纷纷在宁夏设厂,抢占好奶源。”宁夏农牧厅首席兽医师罗晓瑜说。

受益的不仅有奶牛养殖业,如今宁夏粮食、肉牛、滩羊良种化率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80%以上,现代农业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紧盯市场效益做好现代农业文章

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宁夏人清醒地认识到,仅有高品质农产品还不够,最终决定产业效益的是市场,发展品牌农业是扩大效益的必要手段。

宁夏枸杞驰名中外,但“优质不优价”问题长期困扰产业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宁夏持续推进枸杞品牌建设,在培育企业自有品牌的同时发布枸杞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产品销量、价格齐升。宁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向峰自豪地说:“今天我们不再遮遮掩掩,好枸杞就是可以贵一点。”

据了解,宁夏已打造“宁夏大米”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个、知名企业品牌和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各20个,累计培育各类特色优质农业品牌300多个,宁夏农业正加速迈进“品牌时代”。

与此同时,宁夏还力促三产融合,推进全产业链构建,打造贺兰德胜等一批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全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达到10个,农产品附加值逐步提升。

2017年水稻成熟时节,记者走进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生态产业观光园,看到鱼、螃蟹、鸭子等与水稻共生,以大地为纸、以五彩水稻为颜料的巨型稻田景观图案令人震撼,采摘、休闲、餐饮等配套项目一应俱全。依靠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稻渔空间”2017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卖出150万元的农产品,每亩地收益突破1.2万元。

如今,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87%。风劲扬帆正当时,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宁夏农业发展也将继续引吭高歌,大步向前。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宁夏 农业 发展 特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