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再塑中国经济的伟大创举

2018年03月19日 08:11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动力再塑——向市场要潜力,向供给端要动力,向创新要红利,中国经济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蓄积发展的磅礴动能

2018年的春运,因为高铁“复兴号”的加入,很多人的返乡旅途变得更快捷舒适。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铁路时速从40公里跃升至350公里,“中国速度”在一次次突破中展现着新时代大国崛起的成熟与自信。

84%的中国标准、50%的寿命提升、17%的人均能耗下降……美国《侨报》刊文称,“纯中国血统”的“复兴号”亮相,标志着中国高铁在技术创新、制造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力军。

与风竞速,陆地飞行。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埋头学习到超越引领,每一步跨越都标刻着中国制造的新高度,也见证着中国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

曾经,低廉的生产资料、劳动力成为驱动中国这一“世界工厂”快速运转的重要动力。

如今,随着要素价格的上涨,面对13亿多中国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现有的生产方式、生产能力和产业结构难以提供更高质量的供给。

建设现代化强国,中国需要建立一套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开启了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动力再塑。

——向市场要动力,让每个经济细胞都成为创新发展的发动机。

“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挖掘效率的潜力,核心是激活人的创造力。”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校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要义。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办事“一枚印章管审批”,开展“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管服”改革推动着一场从理念到制度的政府职能转变。

“2017年杭州市新设立企业11万家,其中85%是通过证照联办实现准入及准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首场“代表通道”采访中,杭州市市长徐立毅代表谈到,浙江开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企业松绑是催生市场活力的充分条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

大刀阔斧的改革极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经济正在变换步法。”德国《商报》刊文指出,中国对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激烈竞争,极大释放了创新力。

——向供给端要动力,解决要素配置扭曲,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实业兴则国家兴,实业富则百姓富。

要解决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转换发展动力,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中国制造加速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

这样的画面令人难忘:在唐山,北洋时期建立的老矿彻底关停,井口浇筑混凝土时,许多职工背过身去默默流泪;在佛山,环保“风暴”下一批企业被关停……去产能,无论对于职工、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意味着一个个艰难的选择。

越是艰难越向前。

五年来,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基础上,我国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煤炭产能8亿吨、安置分流职工110多万人。去产能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也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与此同时,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新周期如期而至,通过创新提升优质供给,符合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的新产品不断涌现。

“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国产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一件件“中国重器”让世界刮目相看,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

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风生水起,开放式的创新生态系统正浮出水面,创新版图更加辽阔。

当很多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对网购、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新四大发明”大为赞叹时,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美国科技公司开始模仿中国同行。

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飞跃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予以回应。

据估算,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创新产生出巨大正向溢出效应。国际一些权威机构认为,中国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创新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从人才中积蓄红利,加速驱动模式转变。

手机拍照就知道食物有没有变质,扫一扫就可甄别麦子收割的成熟度……3年多时间,靠着百万元级别起始资金,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鲍捷团队率先实现量子点光谱技术的应用。

创业成功的背后,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发挥了功效:政府、学校、科研机构等推出扶持政策“组合拳”,使新技术、新材料落地有了“加速器”,创业团队积极性极大释放。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实施股权激励、实行成果转化奖励、破除人才流动制度障碍……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改革指向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环境。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正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千人计划”“留学生创业”……不拘一格招才引智,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潮:截至2016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达58.48%。

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不仅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擘画出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的路线图,中国创新正在跑出“加速度”。

在市场中激发新活力,在改革中释放新红利,在创新中积蓄未来动力,中国经济正在动力转换中迎来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 发展 经济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