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再塑中国经济的伟大创举

2018年03月19日 08:11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底色再塑——中国经济在保持增长与保护生态的互促共进中艰难探索,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厚植根基

祁连山深处,一个个矿井被充填,见证着这里正在进行的半个世纪最大规模的生态环境整治。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祁连山区先后经历了森林采伐、矿山探采、小水电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四轮大规模开发,这个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伤痕累累。

如今,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祁连山新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格局正在形成:将生态保护上升到政治责任;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已关停143宗;加强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一度喧闹后,山谷重归寂静,重绽生机。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平衡,历来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对中国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这是前所未有的“路径之难”——一个超大型经济体必须要以实体经济立国,某些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把污染向外转移进而集中发展服务业的模式,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言已不合时宜,唯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是独一无二的“禀赋之难”——一个超复杂经济体必须面对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情,一些地方面临发展带来的难题,一些地方则面对发展不足的难题,两张看似相悖的试卷必须同时作答;

这是壮士断腕的“抉择之难”——一个几十年走过其他国家几百年历程的经济体,一边是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冲突积累到临界点,一边是治污将可能影响增长,带来就业、财政收入等等问题。

难中难,难中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深入人心的金句,在朗朗上口的表达背后,是尊重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开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生共存局面、再塑中国经济从“黑”到“绿”底色的深刻内涵。

生态,是一种资源,在发展中不可或缺;生态,也是一种生产力,与发展并生共存;生态,更是一种文明,关乎永续发展,直指长远未来。

长江,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这条河的态度折射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态度。

千百年来,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对她不断索取,但这条河所遭受的巨大破坏也让很多发展成就得而复失。

告别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如今,为了保护江豚,深水航道为之改道;彻底“清零”,一些沿线县市永远告别化工企业……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升至“压倒性位置”,成为一种历史性大转折的写照。

曾经的钢渣回填滩和铁砂采砂场,已成为湿地公园;曾经工业“三废”排放大幅超标的城市,正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带来的“倒逼效应”,为高质量发展写下注脚。

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生态保护统计数据、干部考核等体系;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在中国发展史上可谓空前。

伴随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我国单位GDP能耗、水耗明显下降,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沙化土地面积大幅缩减。

升降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滋养,相互促进,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跃然而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生态的“绿色”,带来发展的新“红利”,绘就更加亲民的新“蓝图”。

这样一种更和谐、更全面的发展,深刻回答着“发展为了谁”“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的课题,背后彰显的是大写的“人民”。

在五年减贫6800多万人口的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又亮出2018年脱贫攻坚的“任务表”和“硬承诺”——

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

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

曾经实现增长与减贫双重“奇迹”的中国,在新时代更是推动着增长与减贫两大进程的相互促进。

有学者分析,中国扶贫脱贫战略的实施,强有力地将经济活动的动能渗透到经济体的“毛细血管”和“细胞”中,有效激活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地区的创造性活动,使之摆脱低收入恶性循环,形成新的发展能力。

2013年至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4%。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0.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之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并列,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再次对振兴乡村作出部署。

书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一定会加快释放,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将全面提升。

这是意味深长的新时代“民生观”——强调“公平正义”、注重“自我实现”……找到人民的“痛点”“难点”,也就找到了经济的增长点,解决民生“小事”就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事”。

让人民住有所居的承诺下,一场深刻变革席卷中国房地产市场,多年来的投机炒作受到强有力抑制,促进房地产健康长期发展的新长效机制正在建立;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承诺下,中国以巨大的勇气征战“最难的贫困”,全力以赴补齐发展中的最大短板,推动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承诺下,中国坚定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开创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并行的新路径;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经济的底色更加厚重温暖,发展的根基越夯越实。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 发展 经济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