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住津冀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呼吁“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2018年03月21日 10:55 | 作者:张惠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教育协同,扮靓首都“后花园”
——住津冀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呼吁“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人民政协报记者 张惠娟

新闻背景: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蓝图落定,为京津冀的发展,特别是区域内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一些现实的问题也制约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进程。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河北、天津高校的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再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鼓与呼。

C20180321001-zx12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贾宁/摄

河北,

不只是首都“护城河”

“河北省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在大家心里,恐怕它是首都的‘护城河’‘后花园’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教育组联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大学校长康乐在发言中提出的这一设问,引出他对河北教育发展问题的忧虑与思考。

“虽然河北距离北京、天津很近,但是河北高校的发展恰恰受到首都‘磁场效应’的影响,人才吸引困难,人才流失严重,高等院校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提升相对较慢。”康乐委员忧心地说。

康乐委员在中国科学院担任领衔科学家近20年,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节点上,祖籍河北唐县的他带着对家乡那份浓烈情怀正式担任河北大学校长,开始探索“京津冀”的背景下,河北高校的“突破之路”。

“河北是教育大省,但不是教育强省。在教育上,河北应发挥区位优势,要和北京教育协同发展。”和康乐委员一样,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也为河北高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京津冀共有中央直属高校51所,43所在北京;共有原‘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39所,而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没有‘985’大学,仅有的一所‘211工程’大学也位于天津。在各类中国高校综合排名中,河北省综合排名最好的燕山大学也在90名以后。”武义青告诉记者,2017年,河北省“211工程”大学的入学率总计5.9%,还不到京(18.28%)津(18.49%)的1/3。“特别是在怀抱京津的空间环境下,三地差距造成的心理落差更加明显。”在武义青看来,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不利于河北省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滋生所谓“超级中学”的潜在土壤,也致使家长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而向京津集聚,进一步引致河北省的人才和资源流失。

教育要突围人才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讲道:‘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总书记的这一深刻论断,我们河北人尤其感同身受。但面对人才保有量不容乐观、优秀人才留不住又引不来的困境,河北的高等教育到底怎么面对?缺少人才支撑的河北,怎样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康乐委员看来,协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发展。而协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资源的配置和平衡问题。所以,在协同发展中,只有河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才成长环境优异,对人才在政治上重视、事业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待遇上从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困境。河北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北京的“护城河”“后花园”和非首都功能的疏导地的作用,为大首都经济圈贡献力量。他建议河北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能只寄希望于“柔性引才”,还要敢于打造有利于“硬性引才”的政策环境,继续深化和坚决落实“放管服”改革,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赋予高校更多办学自主权,为人才服务河北、建设河北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京津冀三省市中,河北省缺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成为人才培养的短板、人才外流的诱因。”作为全国经济复杂性跨学科研究会执行理事长,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参事,武义青委员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20多年的研究。为了更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武义青的建议下,2013年在河北经贸大学成立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1月,作为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的他,倡议民建河北省委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武义青委员作为河北高校的牵头人,他期待中心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好智库作用。

基于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在京津冀教育发展上,武义青委员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人力资本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也是区域竞争中的关键要素。”他建议尝试借鉴京津对口帮扶河北贫困县的做法,建立京津高校对河北省高校的对口援建工作。鼓励京津高校在河北开展合作办学,以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援建的方式可以考虑派遣专业管理团队参与河北省高校的建设工作、河北省与京津重点大学采取‘2+2’‘3+1’等模式联合办学、允许河北高校优秀学生去名校短期参观交流和定期交换、派遣优秀教师定期来河北高校开设该校急需的短板课程、帮助河北高校培训师资以及开展团队建设和课题研究、共享图书和数据库资源等。”武义青委员说。

借助“雄安大学”杠杆撬动河北高校强劲迈进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自然教育要先行。为此,北京、河北签署了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京冀的教育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离不开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是更好发挥人才和科技的力量,需要加快补齐河北高等教育短板。”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志立呼吁,要借助雄安新区发展的契机,高起点建设雄安大学。

“结合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在河北新建教育部直属的雄安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面向世界招聘校长、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以现代化大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高起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带动河北高等教育发展,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奠定长远基础。”高志立委员还期待给予河北“双一流”建设特殊政策支持。“‘双一流’建设对提高区域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至关重要。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对入围的高校和学科实施动态管理,每五年一个周期。但河北高等教育本来就是明显短板,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河北高校的差距很可能被进一步拉大,仅靠河北自身力量难以实现赶超。”高志立委员建议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充分考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从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河北高校中,择优选择1~2所,参照“双一流”建设给予政策支持。

“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对整个京津冀区域发展具有特殊作用。”在康乐委员看来,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好当前的发展机遇,雄安新区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像北京一样的“人才磁场”,导致河北人才外流。他建议在疏解北京教育、科技、高技术企业和医疗公共服务功能的同时,借助雄安新区的发展契机,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助推河北高校强劲迈进。

建立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天津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但是在四大直辖市中,天津因处于首都北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周边,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略有差距,与天津市的定位不太符合。

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的教育领域率先发力。2017年,天津市教委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为天津市全面融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制定出时间表和路线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天津辖区内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个政策的出台让来自天津大学的卜显和委员也看到“发展的春天”。

卜显和委员发现,在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各地各自为战、协同联动合作和优势教育资源共享不充分、参与者积极性需进一步激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与区域发展形势和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为了切实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推进教育强国战略,卜显和委员期待从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方面入手,他期待成立推进落实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领导小组或执行委员会,将教育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和联动融入京津冀地区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和各方职责。

另外,卜显和委员还呼吁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来推进京津冀地区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构建合作编写教材、教学资源库、实训培养基地、文献资源、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共享等。建立师资培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定期进修和讲座,选拔教师到学校、政府等单位访学、合作研究、挂职等。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联合培养等。”在卜显和委员看来,由政府出资建立京津冀教育合作专项基金,制订奖励和补偿政策,定期表彰有重要贡献的参与者,会留住人才。而出台产学研合作的优惠政策,促进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可以完善激励和补偿机制以及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建议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契机,由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主导,推动部属重点高校、科研机构与河北省属高校、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独立学院、重点学科以及国家实验室、科教新城等,支持河北高等教育引进来、走出去,加大人才交流力度,逐步改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状况,实现高等教育区域结构分布更加合理、公平。”

让康乐委员满怀憧憬的是,河北大学有幸成为部省合建方式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发展之一。

“河北大学入选这项工程,对补齐河北高等教育发展短板,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康乐委员坚信,在一系列重大举措支持下,北京、天津与河北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不平衡的局面终将改观。因此,在国家的支持下,集中力量办好河北大学,对河北省的战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对8000万河北人民也是一件大好事。而京津冀教育的协同发展,会让首都教育的“后花园”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河北 发展 京津冀 教育 高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