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党派声音

关于"健康中国"建设,您关心的民主党派都在关注

2018年03月26日 10:02 | 作者:吕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健康中国,如何做到共建共享
——民主党派中央共同关注健康中国建设
记者 吕巍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回应了人民的健康需要和对疾病医疗、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后顾之忧的关切。将健康中国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有助于促使关注健康、促进健康成为国家、社会、个人及家庭的共同责任与行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各民主党派中央纷纷聚焦健康中国建设,从推动智慧医疗、推进健康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互联网医院发展、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为健康中国建设汇聚党派力量。

用科技“支撑”健康

目前,智慧健康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医改、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准确把握健康事业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利用创新技术改变传统健康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好处颇多:能够解决基层人才不足、专家下不去的问题;能够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加快互联互通促进分级诊疗,重塑传统医疗服务体系;能够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辅助慢病诊断、强化慢病管理,做实做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基于“云健康”平台,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信息服务模式;能够建立并完善政府监管评价系统,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农工党中央认为,这些方面的改善将极大地解决当前城乡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低、医保监管能力不足、卫生筹资水平有限、居民健康素养较低等难点问题,也将是信息时代健康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应将智慧健康信息技术作为驱动我国医疗卫生产业能力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健康医疗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开展基于“云健康”平台的个性化健康信息管理,转变健康事业发展过度依靠卫生人力资源的传统观念,提升现代健康事业监管与决策能力。尤其应将健康科技项目率先运用到基层和广大贫困地区,加大对基层健康领域的科技支撑力度,实现城乡健康事业统筹发展,以智慧医疗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农工党中央建议由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牵头,积极推动智慧医疗网络服务业及其装备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智能医疗、远程医疗、数字化检测检验检查装备、健康扶贫动态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健康服务可及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健康信息共享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协同服务。重点加强临床应用广、智能化程度高、可推广性强、操作简便的基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基层医疗机构新配置解决方案、新技术临床解决方案(包括诊疗、筛查、随访、管理等)、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示范,促进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示范应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可及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农工党中央还提出应抓紧研究制定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医疗的可操作政策实施路径。大力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的互联融合、开放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积极营造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规范、创新应用的发展环境。重点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建立健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保护等法规制度,强化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妥善处理应用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通过市场引领来充分释放健康信息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从“医疗管理”到“健康管理”

民盟中央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国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初见成效,各地对“三医”管理体制改革也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但国民健康管理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康保障项目体系和国民健康管理信息系统还不完善,基本药品保障和分级诊疗制度也还不健全。还没有真正从“医疗管理”转到“健康管理”,离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在民盟中央看来,应以卫计部门为主,整合社保、民政等部门中与医疗卫生保健相关的职能和机构,建立统一的健康管理机构,以解决现行机构设置中存在的多头管理、统筹不力等情况。可以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健康)保障服务中心,村居社区则以社区诊所为基础设立服务站,为基层群众提供便利的健康、计生及其他社保救助等服务。

理顺健康保障项目的体系结构,归并相关保障项目也是当务之急。民盟中央建议清理当前政府管理中与健康保障相关的各种保险、救助和福利项目,对现有项目进行科学整合,减少交叉重复,实现对每个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保健医疗服务的全面覆盖、全面保障。比如,对贫困居民或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实行一体化管理;生育保险归入医疗保险,并增加覆盖意外伤害保险;尽快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归并到医疗保险体系管理等,以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在加快国民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民盟中央建议尽快将居民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逐步建设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他们认为,国家应提前做好顶层设计,制订统一的数据标准,指导各地政府在该标准基础上建立可全国联网对接的卫生健康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智能技术,运用健康大数据、机器智能医生、远程网络诊断等手段,提高落后地区和社区诊所的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民盟中央还提出应完善基本药品制度和分级诊疗体系,充分发挥基层诊所的健康保障作用。建议由医保机构负责建设和管理社区诊所,推进分级诊疗和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及时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检查和保健服务以降低重大疾病发生概率。将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列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相关部门应确保定点定时采购常用基本药物并按计划及时供应,保障基层社区诊所有合理冗余储备。同时强调基本药物的使用成本由公共财政或医疗保险负担,逐步实现社区诊所免费使用。

互联网医院需发展

截至2016年11月,我国共有互联网医院36家,其中25家已落地运行。互联网医院通过发展和完善远程诊疗、移动医疗、移动护理等系统,提高了医护人员在线协作效率和医院运营管理绩效,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了基本卫生医疗服务惠及面。作为“中国式医改”的重要形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为解决世界医疗改革的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是我国医疗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但九三学社中央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医院互联网化率仍低于10%,互联网医院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表现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标准模糊、跨区域协同程度不高、全周期诊疗服务尚未完全构建、业务链闭环尚未打通、运营管理人才匮乏等诸多方面。

九三学社认为,加快出台互联网医院发展的法律法规是重中之重。应联合卫计、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出台《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探索制定市场准入、运营标准、质量评价、监管体系、医疗数据安全、药物配送、医疗费用支付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医院、企业和社会组织在互联网医疗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将互联网医院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同时,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加快医疗服务标准化和区域间医疗业务协同机制建设。他们提出,可以借鉴国外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标准,制定《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包括结构标准(硬件设施标准、业务术语标准、数据标准)、过程标准(服务规范、诊疗流程等)、结果标准(诊疗结果评估标准等)等在内的完整标准体系。建立可管理、可维护的标准库,为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建立基础。在区域间医疗业务协同机制建设方面,则应把重点放在构建全国医疗业务协同应用平台上,建立区域影像、检验检查、心电、病理诊断中心,促进跨地区、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此外,还要完善等质化网络分级诊疗机制,明确医疗风险责任界定,实现网络医疗服务的同质同责。建立专家网上咨询机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对接。

在提案中,九三学社中央还提出了探索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云医院体系和加快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开发应用的建议。他们表示,应探索构建以三甲医院为依托,以专职医生为保障,以基层医疗及家庭医生为基础,以第三方机构(药店、保险机构、高校等)为补充的云医院体系,保持数据同步,服务对接,线上线下联动,为患者提供从门诊到检验检测、远程会诊、健康管理、康复诊疗、诊后随访等全方位医疗服务,实现医院窗口、医生诊室、检查检验、医联体、区域居民健康档案、医保支付结算云化。与此相配套,还需开发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展特定专题分析,辅助卫生政务。建立疾病分类、居民健康服务利用、就诊行为、医院管理、卫生计生决策等主题数据库,拓展数据库深度应用与研究。探索建立临床症状流行病监测系统,逐步实现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互联互通。

互联网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人才的培养。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九三学社中央表示,应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医疗行业从业人员互联网技能培训。可以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智力资源,建立联合实训基地,为互联网医院提供人才储备,也可以利用全球互联网人才资源,引进和培养“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高端人才。

中药材产业发展不能少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在民盟中央看来,中药材产业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林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发展意义。因此,应改变当前中药材产业面临的产业风险难控、资源保护与种业发展滞后、科技投入不足、生产规模偏小、产业链建设薄弱等问题,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民盟中央认为,应以市场为导向,控风险,重规划,强引导。在药材种植方面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方便采集、易于人工驯化并有较强竞争力的道地品种。引导企业与种植户科学选择种植品种,提高种植效益;新引进品种要通过种植试验后,再扩大生产,杜绝盲目种植造成损失。积极开拓市场,盯紧大宗产品的种植与推广,同时挖掘潜力,建立新的道地药材品种和品牌。

同时,以资源为依托,明家底,强种质,树品牌。民盟中央建议,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对野生中药材资源进一步细化分类,为深入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收集、保存优新品种及名优野生中药材资源,开展种植适应性研究和系统的栽培技术研究,进行品种提纯和新品种选育。此外,还应建设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和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更多原产于我国的中草药品种申请道地药材认证,并尽快进行商标注册。

民盟中央还提出了“以科技为支撑,建队伍,重研究,立标准”的建议,认为应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以政府支持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融资为辅的资金投入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如林地或土地优惠使用、税费减免、中药材种植养殖风险政策性保险等。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技术创新网络和企业技术中心,打造公共研发中心、公共检测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等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制定和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标准以及加工、贮运、包装质量标准,形成涵盖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

“以规模化为基础,抓龙头,促合作,建基地”也被民盟中央重点提及。他们表示,可以按照“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中药材生产机构,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着力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中药材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动中药材标准化园区建设,加快建立中药材无公害和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并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培训从业人员,带动农民增收。

在“以产业化为保障,强药企,延链条,促健康”方面,民盟中央提出,应大力发展产地加工,发展饮片加工业产业集群,逐步实现种、养、采一体化,科、工、贸一条龙,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同时,健全销售体系,建设专业中药材市场,加快培育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健康旅游产业,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健康 医疗 发展 建设 服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