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抱团发展共迎更好明天

2018年03月29日 14:49 | 来源:健康报
分享到: 

首席记者 姚常房 记者 李琳

找到合适“伙伴”,抱团发展,是康复产业未来变强、走得更远的必然选择。

找准坐标

“预防、临床、康复三者是交融的,康复是全生命期的一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大康复观是靠行业引导的,是一种全社会的行动。”

“康复医院的设立应该以社区为导向,让患者就近就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指出,大医院要发挥导向作用,发展技术研发型康复科,即三级医院输出技术理念,二级医院提供场地。

北京某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表示,理想合作模式应该是三甲医院有自己的康复特色,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输出,起传帮带作用。向下级医院下转门诊病人,同时提供技术支持,使95%的康复病例在基层就可以得到解决。同时,上级医院医生定期到下级医院看病人,培训医生,帮助制订康复方案。

2011年颁布的《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当康复患者病情复发时,可返回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仍回下级医院或康复中心继续康复治疗。

“国家层面最重要的工作不仅仅是投入,还要做行业规范。”林剑浩建议,建立相关的专家库,通过研究明确哪个医院应该侧重做什么,什么康复技术才是有效的等。

“长短”结合

康复发展需要长期的培育过程,一步到位不可能,更不现实,一些激活存量的做法可以成就“快速打法”。这是众多受访者的共识。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从根本解决问题的教育发力与解燃眉之急的转岗培训并举。北京市2016年、2017年共组织120余名学员,对康复医学基本概念、康复治疗风险管理、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等内容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经考试合格者颁发北京市康复治疗技术培训合格证书,同时颁发《康复治疗师岗位培训合格证》。北大医疗康复医院院长张庆民表示,要从教育阶段发力,提高招生质量,努力培养大量合格人才。

在康复机构扩容方面,引导把二级医院闲置的资源转化为康复护理床位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快速”的解决措施。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康复护理处处长郗淑艳建议,转型机构要明确转型的是医院而不是康复科一个科室,同时还应将机构转型方向、转型意义、转型路径等,通过多种渠道向全院职工宣传,取得共识。

另外,构建康复专科医疗联合体也是激活存量的途径之一。湖南省康复医学专科医联体日前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立,该省14个市(州)143家公立和非公立医院加入其中。医联体建立了在线诊疗模式,会员单位在远程会诊、康复教学以及康复科研合作等方面全面合作。

抓住产业黄金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主任周谋望指出,中国的康复事业处于相对初期,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但在目前国家鼓励新增康复医疗服务的情况下,空间巨大。

不少资本已经盯上了这块“肥肉”。一家机构2016年调研发现,目前,投资康复医院的主体主要有医药企业、医疗器械公司、保险公司和投资机构等。处在康复产业上游的康复器械生产商和康复药物生产商纷纷向下游拓展,试水康复医院。一些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则选择投资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主打康复特色。

华创证券分析师张文录表示,民资进入的方式主要有:兼并原有康复医院或原有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专科医院,新设康复医院等。通过对目前现有的公立医院权属划转,由公立转为私立,实现经营制度的转变,这样的介入路径是最方便快捷的。

康复器械等领域潜力也已经显露出来。去年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康复辅具产业规模要突破7000亿元。目前,各地也在通过政策鼓励康复产业发展。

编辑:赵彦

关键词:抱团发展 康复产业 康复医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