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九三学社中央:群众获得感是脱贫攻坚的“试金石”

2018年04月12日 14:22 | 作者:杨琴冬子 |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网站
分享到: 

群众获得感是脱贫攻坚的“试金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陕西农村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如何?扶贫工作怎样让群众致富有路子、过上好日子?以问题为导向,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继续访贫问苦。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但在“一江十河、山大沟深”的略阳,人均耕地不足2亩,坡地占97%。易地扶贫搬迁被视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然而,易地扶贫搬迁,搬到哪?如何搬?村民“搬得出”,未来生活如何“稳得住”?带着问题,调研组来到徐家坪镇朱儿坝村。

走进村安置点侯纪兵的家,他正和邻居围坐在一起喝茶。“我家有5口人,以前在村上最偏远的侯家湾住着70平米的土坯房。2008年‘5•12’大地震使房子出现裂缝,透风漏雨。现在我们分到100平米3室1厅的安置房,不但改善了居住条件,还方便娃娃就近上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侯纪兵说。

“房子有了,下一步怎么发展?”这是侯纪兵搬进新家时对未来的担忧。而这份担忧,正是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急需考虑的问题。

朱儿坝村背靠马鞍山,前临嘉陵江,与摩崖石刻《郙阁颂》旧址隔江相望,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就在搬迁安置点旁,生态观光农业园项目工地,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施工。

集种植、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园项目占地1200亩,采取“企业+党支部+农户”开发模式。原朱儿坝村党支部书记、陕西汉中荣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荣海正是该项目投资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乡亲们一道走上富裕路。我村林地资源很丰富,在政府扶持下,我们计划建设生态果园1200亩,其中大樱桃示范园500亩,可以实现全村80%以上农户全覆盖,统一标准管理、收购、销售。”

“项目建成后,樱桃3年可挂果,按每株采果8-10斤,每斤按6元收购,每亩年收入3000元。5年后每株采果30斤以上,每亩年收入10800元。”朱儿坝村委会主任周竑含为我们算了本“明白账”。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80412084919473

4月10日,调研组成员、浙江省财政厅监督预算审核中心高级经济师马晓瑛查看搬迁安置点相关资料。

“让老百姓搬出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地是让他们融入新的社会环境,找到发展新路,最终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朱儿坝村的设计提供了‘迁企融合’的移民搬迁思路。移民安置区和扶贫产业区同步建设,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也支持了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调研组成员、浙江省财政厅监督局预算审核中心高级经济师马晓瑛说。

调研组认为,搬迁扶贫是为了群众脱贫,要把产业扶贫作为后续发展的重点。按照“科学理性、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整合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迁出区和安置点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当地政府要鼓励企业多吸纳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并给予优惠政策。

“爱心超市”提振脱贫“精气神”

走进乐素河镇方家沟村的“爱心超市”,可以看到货架上整整齐齐摆满了米面油盐、牙刷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商品标注的都是需要多少积分,结算时只要积分卡。

“房前屋后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就能获取积分奖励,然后换些生活用品,‘爱心超市’好得很!”方家沟村贫困户王存明逢人就夸“党的扶贫政策”好!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80412084927833

略阳县政法委干部职工给“爱心超市”捐赠价值1.6万元的物资。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80412084927456

方家沟村贫困户王存明在“爱心超市”兑换大米。

王存明今年56岁,腿部残疾,不能外出务工,生活比较困难。自从今年村里有了“爱心超市”,他经常到超市选一些米面油盐、衣服床单等物品。东西选好后,不需要付钱,而是用积分兑换,驻村工作队还帮助他把所选物品送到家里。目前,乐素河已建成“爱心超市”12家,实现了镇里全覆盖,有近120名像王存明这样的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我镇因地制宜地利用村上交通便利的现有商店、超市等为经营场所。超市里的日常用品来自帮扶单位、爱心企业及社会人士无偿捐助,驻村工作队定期对农民卫生清洁、遵守乡规民约、参加公益劳动等情况进行评比记分,他们可以凭借积分卡每星期五到这里领取等值物品。”分管扶贫工作的乐素河镇副镇长郭堂勤说。

“贫困村的人居环境得不到改善,既存在安全健康隐患,又影响乡村整体形象。由于贫困户经济能力限制,加之思想上没有自主改善居住环境的主动性,即使短期帮扶干部帮他们整理改善,但长期成效无法持续。‘爱心超市’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坚持扶贫同扶志相结合,提振积极脱贫的‘精气神’。”调研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社会建设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丁志宏说。

综观一些地区的贫困现象,除了一部分人属于丧失劳动力、因病致贫等特殊原因外,确实还有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调研组认为,“爱心超市”调动了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是“扶贫先扶志”的典型样本,可以帮助部分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脱贫奔小康的行列中来,树立起奔向美好新生活的信心。

“爱心超市”的运营也要注意供需关系,既要避免爱心物资的闲置,也要避免贫困群众兑换不到真正生活所需的物品。调研组建议,爱心物资要进行统一调配,并形成长效机制,把爱心力量巩固起来,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过程要透明化、信息化,接受群众监督。

巩固扶贫成果要刹住“随礼风”

64岁接官亭镇亮马台村低保户陈唐广最近有一件高兴事。在扶贫干部县电教中心张建福的帮助下,他的新房即将在今年6月份竣工。“我们家的房子是40多年前修的,地震后就成了危房。我跟老伴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外出打工,人家都不要。去年张建福经常来我家宣传危房改造政策,察看漏雨情况,盖房所用的建材也是他协调。冬天天冷,他还自己出钱给我买了一件棉袄。”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80412084928141

4月11日,调研组走访接官亭镇亮马桥村低保户陈唐广。

被问及生活还有什么困难,陈唐广的妻子吴秀玲接过话茬,“现在农村随礼太厉害了,结婚请客、生孩子请客、周岁请客。我们家每年随礼都得随三四千,送礼都送穷咯!如果不去参加酒席,跟人家都成冤家了,见面连话都不讲!”

几千年的家族聚居,使农村成为一张硕大的关系网。“一家红白事,全村都随礼”,成了农村约定成俗的规矩。但是时下陕西多数农村还不富裕,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还有青壮年出外辛苦打工。除了衣食所需,还要瞻养老人、供子女上学、改善住房及生活条件等刚性支出。庞大的礼金支出,让一些经济收入不错的富裕户都觉得“吃不消”。再加上相互攀比、盲目跟风,不但造成很大浪费,更使贫困户“雪上加霜”。

“农村送礼‘吃酒席’耽误干农活,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拖了致富的‘后腿’,在礼尚往来中有的反而还欠下‘人情债’。”调研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处长但勇说。

农村“随礼风”不能成为小康路上的“绊脚石”。调研组认为,村委会在引导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村民自治公约,维护农村公序良俗方面,不能只是简单地宣传教育,更要落实到规章制度上。比如,规定需要举办宴席的村民填写《申办宴席审批表》。审批表上,须填写申请人基本信息、申请理由、筵席桌数,并附有村委会审批意见,经审批后才可举办;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负责整治“随礼风”,组建工作组开展联动预防,巩固扶贫成果。

扶贫要对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脱贫攻坚不仅要大力发展支撑产业,更要让群众“致富有路子、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只有扶贫者善于理解贫困,脱贫者勇于反思贫困,为共同消除贫困的目标携手奋斗,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文/图 杨琴冬子)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群众 扶贫 脱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