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数字福建:追梦“四化”十八年
从新世纪到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春潮澎湃。
2000年10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并提出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目标愿景,由此拉开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大幕。十八年来,数字福建建设先行先试、开拓创新,为数字中国积累了丰富鲜活的经验,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
这是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现场(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4月22日至24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走进会展的8号馆数字福建馆,八闽大地数字化建设的精彩画卷扑面而来,这里集中展示着福建在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建设成就。人们真切地体验到,十八年前的愿景正在变成身边的现实: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场景触手可及,它们正在推动着八闽大地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如今,“数字福建”已成为我国区域信息化科学发展的样板工程,从多个领域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着宝贵的经验。
数字化:管理创新添活力
能否探索科学有效的先行办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十八年来,福建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信息化领域的管理创新,大胆先行先试,推动数字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峰会期间,“数字城管”作为福建数字化发展的优秀实践成果之一,在8号数字福建展厅进行演示。
“福州市数字城管系统2013年在鼓楼区、台江区试运行,目前已覆盖各县(市)区283平方公里建成区。”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系统应用处副处长林日庆介绍,数字城管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集成GIS技术、无线传输、视频监控、GPS定位、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对城市管理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
井盖坏了、行道树倒了……遇到城市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前多数是依靠市民投诉。如今,有了“数字城管”这个“千里眼”和“顺风耳”,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城管覆盖面更广,巡查内容更多,分类更精细,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极大提高了问题发现能力和案件处置的效率,实现了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静态向动态、滞后向实时的转变。”林日庆说,福州市数字城管系统自2013年运行以来,截至2018年3月,共受理有效案件337.1万件,结案率为99.37%,按期结案率为92.99%。
像“数字城管”这样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管理创新,在八闽大地上随处可见。如今,福建已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政务网和省电子政务外网,形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网络体系;全国唯一的覆盖全省的无线政务专网也已在交警执法、消防检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基本实现窄带物联网全覆盖,发展物联网终端用户800万户。
网络化:资源整合促共享
充分整合信息资源,使数据通过网络化覆盖到全社会,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十八年来,福建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开放,整合各部门各地区数据资源,形成网络化的政务数据环境,初步建成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福建应急通信与指挥体系就是网络化建设的“排头兵”。“‘十二五’期间,针对应急信息化存在的通信指挥不畅、信息资源分散、平战结合不充分等问题,福建开展了应急通信与指挥体系建设。”福建省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福建利用电信、互联网、物联网、卫星等新技术,建成窄带数字集群、1.4G宽带集群专网、卫星移动指挥车网络、北斗及卫星应用网络、北斗预警应急网络、短波台网六大应急通信网络,天空地立体应急通信指挥体系基本形成。福建也因此成为国家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示范试点省份。
这位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福建还建成覆盖全省的图像视频监控网络,利用融合通信系统,统一接入公安、水利、国土资源、海洋渔业、交通、安监、气象、消防等部门建设管理的近23.9万个摄像头,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利用。
随着网络化建设稳步推进,福建各地纷纷整合信息资源,政务应用模式创新层出不穷:龙岩市探索大平台、全要素、多功能、低成本的建设服务模式,建成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网,成为全市所有部门和县区以及乡镇统一的工作平台;莆田市建设社区综合应用服务网络,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业务模式,方便居民办事,减轻基层负担;宁德市大力推广“海云工程”网络,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治”,获得原国家卫计委的肯定。
可视化:互联网+新业绩
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福建各地各部门结合“数字福建”领域的技术应用,立足自身实际,把可视化等信息技术与各项工作连接起来,打造互联网+新业绩。
在数字福建展厅,参展的富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党建互联网平台一直在工作。随着平台摄像头的镜头,展厅里的情景即时传送到身处各地的党员面前。“从远方看到数字中国峰会现场令人震撼的画面,我真的对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成就感到由衷赞叹!”远在成都工作的公司党员小陶这样在平台上留言道。
“我们公司党支部现有党员40多人,分布在福州、北京、上海、成都、厦门等地。”富春公司党支部书记陈苹告诉记者,为了促进新形势下的企业党建,让公司党员面对面开展学习交流,近年来,公司党支部搭建了富春党建工作互联网平台,依托新媒体资源,联合创办“网上学堂”,聘任“网络班主任”,通过可视化手段,打造“双网互动”学习新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多丰收。公司也因此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随着可视化等数字建设的步伐,福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迈向全国前列。2017年,4G信号覆盖全省市县城区及大多数乡镇,全省城市光端口占比达到99.6%,所有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均已达到光网城市标准,省内互联网性能跃居全国第六位。
智能化:服务民生新途径
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智能化手段,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数字化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十八年来,福建始终以信息利民、信息惠民为目标,不断探索拓展信息化服务民生的新途径,建成了一批基层群众“用得起、懂得用、爱使用”的生产生活智能化平台。
在数字福建展厅,“智慧武夷”展台前的“游人”络绎不绝。“如今,在武夷山市,依靠大数据支撑,全域内15个主要景区实现了智慧旅游,让游玩更舒心。”福建省旅游信息中心副主任陈三元向大家介绍说,目前武夷山境内共安装30余台自助设备,线上购票的游客只需刷身份证,不到三秒就可取票。游客还可打开“武夷山旅游”APP的AR模式,将手机对准景点或地图,边游玩边获取相关视频资料和语音讲解。目前,武夷山智慧景区平台实现年交易额3亿元,年服务游客1000万人次。
除了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公众服务智能化平台外,武夷山市“全域智慧旅游通”项目还运用智能计算,分析汇总游客数据、景区情况,通过旅游大数据来调节景区承载量,维护“双世遗”的生态环境。
随着社会公共领域的智能化发展,福建不断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基层信息化运作模式: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加快形成;物流园普遍接入物流云平台,实现与工商企业信息系统连接;基本实现各景区、旅游目的地联网;所有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均已开通网上金融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数字福建’的经验总结好、推广好,积极打造‘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区,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注入强大动力。”“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荣辉这样表示。(记者 高建进 李晋荣 马跃华 刘成志)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福建 建设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