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非遗“双创”正当时

2018年04月28日 15:07 |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分享到: 

2017年1月2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责任。中华文化瑰宝该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传统文化的创新驱动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外来文化,创造出新的具有中国气概和中国风格的艺术品?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看来,这不仅是艺术品层面的问题,更是整个中国文化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问题。

方李莉认为,非遗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有很大关系。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已从梳理、保护、记录的第一层级,确定传承人进行传承的第二层级,进入到第三层级,即在保护的基础上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遗的集体创新驱动,不仅让艺术家个体、科学家个体、文学家个体产生新的创造力,甚至可以带动一个地域、一个群体进行集体性创新。”方李莉说。

在方李莉做的课题“社会转型与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研究”中,她组织了12个小组,分别在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江苏宜兴、江苏苏州等12个不同手工艺地区做社会转型与传统手工艺复兴研究,其中涉及家具、陶器、风筝等不同行业。通过调研,她发现很多新现象:一是手工艺正在复兴,不是在一个地方,是在多个地方,二是手艺人的知识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方李莉表示,手工艺的复兴构成了中国新的生活样态,这种生活样态引领了新的流行时尚,复兴中华文化正当时。“中国文化要在全球化空间中争取话语权,就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原创性,而这种原创性就是在传统文化中找资源。”方李莉说。

传统文化与资本、科技、金融相融合

不可否认,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载体,非遗保护和传承需要遵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如果在传承人手中没有弘扬,非遗产品和服务不被现在的居民所接受,这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无法获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晓东说。

杨晓东表示,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考虑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我认为,导入IP不失为一个办法。有IP之后,这种原创的知识产权,可以把产品的核心吸引力和全产业链串联起来,通过文学作品将IP变成漫画、动画、游戏、影视剧,甚至变成主题乐园。”杨晓东说。

浙江杭州宋城主题公园以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打造了一个以宋朝文化为核心的仿古建筑群,并以“给我一天,还你千年”为主题打造了大型演艺节目《宋城千古情》,打造了以宋朝文化为主题的IP,成为该景区的重要名片,更让这一IP进一步外延,以异地复制的形式在三亚、丽江、九寨沟等旅游景区进行推广。

“传统文化IP实现双创之后,不仅使产业链延伸,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使城市和文化旅游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与资本、科技、金融等方面的融合。”杨晓东说。

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要突破固有模式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主要学习传播阵地的学校、博物馆以及科技馆之间如何发生更紧密的联系,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北京中旭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以人文教育为引领的A-Stem课程。在浙江杭州的一所中学,该公司合作开设了龙井问茶、3D打印古塔等课程。该公司董事长邹晓东介绍, 龙井问茶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老的中国茶文化,还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空间条件、温湿度条件、地理条件,到最后观测、制作和用现在的表达形式来制作龙井茶等,从而呈现完整的以龙井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课程。 京剧以往常常面临观众老龄化、曲高和寡、传承困难等问题。北京新国戏文化创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国戏”)董事长吕固亮认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戏曲不应该束之高阁,而应该离观众更近。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戏曲,喜欢戏曲,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吕固亮创办了新国戏,新国戏的“新”在于剧目创新、传播手段创新、市场化手段创新,老戏曲唯有采用新模式才有生命力。借助新国戏,吕固亮开启了传统戏曲跨界创制行动,将戏曲骨子老戏创制成当代戏剧。他们推出戏曲跨界时尚剧《魂儿在江湖》,尝试将“骨子老戏”《通天犀》的理念、美学和情节植入当代职场生活,老戏中的“草莽精英”变成“传媒精英”,老戏中的“资深侠士”变成“资深主编”,为戏曲找到了老戏迷外的新观众。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内在的根和魂不能丢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曹兵武提出:“文物是特别强调真实性、原真性的,尤其信息的真实性,真和假一定要区别清楚。这些信息就相当于文化基因,基因可以演化,但演化不能乱来,乱来就很可能发生‘癌变’”。


编辑:杨岚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创新 非遗 非遗“双创”正当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