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商业航天风口渐近,中国准备好了吗?
新华社上海5月8日电题:商业航天风口渐近,中国准备好了吗?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15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布将尝试回收难度更高的第二级火箭;4月26日,我国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采用“一箭五星”方式,将商业卫星星座送入预定轨道;4月30日,美国贝索斯创办的蓝色起源公司完成今年首次发射,为载人太空观光旅行做收尾测试……
短短半个月,中外航天企业推出一系列密集动作。一些专家指出,表明全球商业航天风口渐近。曾经举国家之力才能发展的航天正在不断走向商业化,中国准备好了吗?
超60家民企涉足商业航天,起步虽晚但势头强劲
粗略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超过60家民营企业涉足商业航天。其中,卫星组网应用发展最快,运载火箭次之,太空旅行、大型空间站的预研在抓紧布局。
据悉,早在2000年左右,美国航天局就开始培育和扶持民营航天企业,逐步退出低轨道商业航天发射和运营市场。相比之下,中国商业航天2015年才正式启动,但用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的话说,“商业航天领域,我国跟西方落得不太远,差距不太大”。
年初至今,我国商业航天喜讯连连:2月,我国私人卫星“风马牛一号”进入太空;4月5日,纯民营航天企业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S”商用火箭完成发射首秀;4月2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商业卫星“珠海一号”0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星座组网同一轨道面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一次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赵小津说,发展商业航天,第一步是建设空间基础设施,要把卫星发射到太空组网,形成服务能力。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一阶段。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商业航天实现腾飞取决于几方面:其一是国家政策支持。田玉龙表示,建设“航天强国”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商业航天已成国家航天创新的重要补充和新生力量。其二是技术创新。我国在火箭回收、一箭多星、空天飞机自由进出太空等关键技术方面,都在不断突破迭代。其三是资本助力。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微纳卫星研究所副所长曹金认为,我国卫星组网应用市场正在不断扩大,需要大规模民营资本和风投资本的支持。
两大主攻领域:商业火箭破局,卫星应用领跑
商业火箭和卫星应用,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两大主攻领域。
火箭是航天的基础,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和设计能力。2016年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国内率先成立商业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把快舟运载火箭与发射系统提升到商业级水平;同年10月,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成立,在火箭发射、太空旅游等方面提供个性化产品,平均发射服务成本降低超30%、最短履约周期压缩近八成。此外,蓝箭、零壹空间、星际荣耀等民营企业的火箭发射技术,也进入验证阶段。
与商业火箭相比,商业卫星应用发展速度更快,卫星遥感和卫星通信两大领域率先“开花”。2015年,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形成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栋介绍,目前,公司在轨运行的十颗卫星,已经可在国土、林业、农业、环保、水利等领域为行业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随着更多卫星发射,许多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应用场景都会成为可能。例如,用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卫星影像直播、土地纠纷和争议中的确权、交通动态的实时掌控等。
此外,依靠商业航天,以高清卫星视频传输、物联网通讯为典型应用场景的卫星通信正迅猛发展。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由300余颗低轨道小卫星组成的“鸿雁星座”,可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
“这一计划的目标是把‘基站搬到天上去’。不久,即使在偏远山区、飞机和海洋游轮上,消费者也能享受到远快于现有网速、价格适中的卫星通信服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科研一部副部长陈岳说。
抢占风口还有多少难关?
商业航天风口渐近已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来说还有诸多需要攻克的难关。
首先是安全短板如何补齐。业内专家认为,安全问题是商业航天发展的主要瓶颈。未来,航天“国家队”能否将更多技术授权给商业公司?据悉,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于2006年前后获得了美国航天局低价转让的成熟安全技术,节约了大笔技术研发成本。专家认为,我国体制内航天技术的授权应用还需加强。
其次是产业链能否整体推进。经过近3年时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原先很多制约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正在破解。“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全产业链的商业化需要进一步加强。”王栋说,商业航天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火箭的商业化、卫星的商业化、运管的商业化等都要同步跟上。目前,不同领域的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存在障碍。
另外是监管问题。曹金、陈岳等专家认为,我国针对商业航天的运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商业火箭载入服务是系统工程,涉及火箭研制、发射实施、地面监控、残骸回收和陨落保障等诸多复杂环节。目前,我国火箭发射场有4个,主要由国家实施维护、保障和管理。商业火箭发射如何确保发射轨道安全、谁来做安全性评估、谁来监测飞行距离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规范和管理。(记者王琳琳、马晓澄、孟含琪、余晓洁)
编辑:秦云
关键词:商业航天 中国 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