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知识付费领域不能成法外之地

2018年05月10日 15:39 | 作者:丁慎毅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学习新知识、提升社交能力、训练各项技能……内容付费平台上五花八门的产品掀起了人们线上学习的风潮。但为知识信息买单的同时,也存在不小的风险。“听了几节课才发现老师讲得特别水”“买了之后才发现都是网上的免费信息”……在购买课程后,一些人有过退款的想法,但目前不少平台拒绝退费,甚至还没有开课,只要消费者掏钱购买了课包就不能退款,做成了“一锤子买卖”。(5月9日北京日报)

作为知识消费的新业态,近年来,互联网的内容付费模式逐渐受到网友的青睐,一方面,知识付费迎合了人们对于自我实现和升级的追求。另一方面,知识付费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性。但互联网信息的海量获取,也带来无效信息的充斥泛滥。人们往往会陷入对精准信息的选择、识别困难之中。为了节省时间成本,人们更加倾向于支付一定费用,直接得到专业回答。根据《知识付费经济报告》的数据,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同时企鹅智酷的数据显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28%表示体验满意,49.7%表示一般,12.3%表示不满意,认为自己可以找到免费途径来获取。这也说明,知识付费能否做到货真价实、物有所值已经成为影响知识付费能否行稳致远的一个关键。

记者在“在行一点”APP里随机查看20种付费课程看到,购买须知里都写有“一经报名不予退款”的说明,但其位置十分不显眼,用户需要翻阅冗长的课程介绍后才能看到这行小字。不少内容付费平台都有着类似的条款。这可以说是互联网模式中经典的套路。不过,这个“说明”如果放在首页明显位置并醒目表明,似乎也说得过去。新消法其实有明确规定,即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但是,消费者在未开课前申请退款,不会对商家造成损失,更不会影响商家二次销售,商家应该给予消费者退款的权利。进一步说,如果知识付费的内容很“水”,消费者觉得上当受骗,但又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似乎也说不过去。而且更容易让一些平台钻漏洞,通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制造一些噱头性的知识来做一锤子买卖。

这一方面有待于平台的善意经营,通过一定量的免费试听试看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去年4月,某平台推出了“7天无理由退款”功能,只要用户收听的语音数量未超过15条,可在Live结束后的7天内申请退款,如果用户购买时Live已经结束,可以在购买后的7天内申请退款。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法律的完善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如果用户对某项知识付费内容的差评率超过80%,监管部门即可要求平台给用户退费。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付费 知识 平台 消费者 购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