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贵州毕节:古茶逢春分外美

2018年05月11日 15:22 | 作者:顾野灵 张忠应 | 来源:贵州日报
分享到: 

贵州毕节七星关区茶产业蓬勃兴起——

贵州毕节:古茶逢春分外美


“百花开放好春光,采茶姑娘满山岗。手提着篮儿将茶采,片片采来片片香。采了这山采那山,采茶姑娘笑眯眯。过去采茶为别人,如今采茶为自己……”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的古树茶山,嘹亮的采茶歌声飘荡,当地茶农正抢抓最后一批春茶的下树。

2016年,“中国古茶树之乡”落户七星关区,这一金字招牌的到来为七星关区古树茶产业迎来发展契机。

蓬勃发展的茶产业让当地一棵棵古茶树变成了当地人的“摇钱树”,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的又一抓手。随着茶旅一体化的布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极大拓宽了当地人致富门路。昔日的穷乡僻壤变身旅游胜地,绘就出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画卷。

沉睡百年迎春天

贵州是茶树发源地和原产地的核心区域。1980年,在贵州省晴隆县尹家箐发现了一块有三粒茶籽的化石,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最早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确定为四球茶茶籽化石,距今已有100万年。

历史上,贵州有大量的茶叶成为皇室专用茶,产生了20余种贡茶,如“纳雍姑箐贡茶”“都匀毛尖”“普定朵贝茶”“大方海马宫茶”“凯里香炉茶”“旧州回龙茶”“金沙贡茶”等,古茶资源异常丰富。

七星关区地处乌蒙山腹地,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种植、制作、饮用茶叶。相关部门的考察结果显示,现尚存古茶树10万余株,主要分布在亮岩、燕子口、层台、小吉场、阿市等乡镇。其中,亮岩镇太极村最多,这些古茶树有的年龄达数百年,基径30厘米以上,株高最高的达5米。

古茶树生长的区域生态良好,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5℃左右,年降水量1100毫米,日照多,无霜期长,土壤大面积以酸性黄壤、马歇泥为主,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无论气候还是土壤,都适合茶叶生长。

“水绕阴阳鱼,绿披四乡山。天成太极地,古茶沿自然。汤若三秋水,气似初春兰。”太极村,一个古老而富有美丽传说的自然村寨,位于七星关区亮岩镇东南部。地处偏僻,环境优美,村内清澈的河水沿山绕行,形成了一个S型大拐弯,把村庄一分为二,一阴一阳,河岸平原上,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天然“山水太极图”,太极村因此而得名。这里出产的茶叶品质极佳,清朝时期曾为“贡茶”,“太极古茶”也因此而得名。

2014年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升行动从品牌创建、市场拓展、加工升级、基地提升、质量保障、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文化宣传八个方面入手,多措并举,不断提升贵州茶叶规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为把我省建成在规模、品质、品牌上引领全国的的茶叶强省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旨在遵循保护优先、科学管理、有序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兼顾古茶树基因保存、文化传承、品牌培育、产业基础等方面协调发展,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实现群众增收、生态保护的目的。

提升行动为贵州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省茶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政策利好,古茶树条例为古茶树的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

借此契机,七星关区对其茶产业发展也开始积极谋划和布局。

2015年3月,区信访局干部李德亮到太极村任“第一书记”。他把古茶树比喻成大自然赐予的“活化石”和太极村人民的“摇钱树”,带领村支“两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生态和地理优势,引领当地群众开发“太极古茶”产品,共同致富奔小康。

同年10月,村民谢涛、张万登、赵朝文、刘锦和田立积极响应村支“两委”号召,共同投资200万余元,成立七星关区太极茶叶专业合作社,引进机械设备,修建厂房,并注册“太极古茶”品牌,规划20余亩的古茶育苗基地。至此,太极古茶走出了“深闺”,成为当地百姓发展致富的支柱产业。

2015年以来,太极村在亮岩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贵州省茶叶协会的帮扶下,立足生态和地理优势,引领当地群众开发太极古茶产品。

亮岩镇太极村是七星关区太极茶的发源地,也是太极茶叶种植的核心区。时至今日,在太极村的古茶山上,明清时期种植的茶树还茂盛生长。相关部门的考察结果显示,在亮岩、燕子口等乡镇,尚存具有价值的古茶树69877株,七星关区是目前毕节乃至贵州古茶树存量最多的地方。

古茶香气高藏,古墨幽香,汤色红色明亮,滋味醇厚清爽,回味悠长。特质的古树绿茶、红茶分别荣获2016年贵州省秋季斗茶大赛金奖、优质奖,七星关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古茶树之乡”。

这棵沉睡百年的古茶树迎来发展春天,七星关区依托古茶树做大做强茶产业。

目前,七星关区已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12家,建成茶叶加工厂4家,投产茶园面积达3000余亩,可采摘茶叶在1万亩以上,年产量20吨以上,产值可达1000万元,为老百姓铺就了一条依托古茶产业发展致富的快车道。

2018年,全区计划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现已完成2万余亩。

古茶铺就致富路

“以前,我们这里清明前后都忙于种包谷,村里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后,引进机械设备,修建制茶厂房,大家将土地流转费入股,又在茶园里务工挣钱,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上万元收入,比种包谷划算多了。”太极村村民张国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张国飞如今不种玉米了,清明节之前,只要不下雨,她就上山采摘茶青,再拿到合作社售卖,每天能有200至300元的收入。

清明前后是采茶黄金期。从3月23日开始,村民们都忙于上山采摘茶青。从早到晚,漫山遍野随处可见村民采摘茶青的身影。

然而,古茶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发动当地农民种茶遇到了很多阻力。

在调整太极村产业结构中,驻村“第一书记”李德亮曾多次到70多岁的村民赵连众家中,发动他种植古茶致富,可赵连众没答应,连在外打工的三个儿子都不准回家种茶。他说:“农村不种包谷哪来粮食喂猪,茶叶能值几文钱,卖给谁!”

几年过去了,太极村茶产业的发展效益开始凸显,当地村民每年采摘茶青和务工都能获得一笔收入。今年,赵连众终于想通了,他把长期在外打工的三个儿子叫回家,将全家人的15亩土地全部种上了古茶苗。小儿子赵朝俊还在相邻桥头村流转200亩土地发展林下食用菌等,带领乡亲一起发展致富。

2016年,太极村依托古茶产业,将七星关区委组织部下发的100万村集体经济壮大资金投入到太极茶叶专业合作社,新建5000多平方米茶叶加工厂房,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引领百姓致富脱贫奔小康。全村35户贫困户中,有10户贫困户以每户5万元“特惠贷”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每户保底分红2500元。35户贫困户所享受的1147元中央专项补助资金也投入合作社,每户每年保底100元分红。全村575户村民也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现合作社拥有工人15人,每人月薪2500元,临时务工人员按每人每天85元现金支付。除此之外,合作社的股东张万登,还在村里发展鱼塘养殖和花圃产业,投资达2800多万元,拥有固定工人60人,村民务工每人每天按85至100元工资支付。

“我们村贫困户80户,2016年脱贫45户202人,2017年脱贫32户153人,2018年只有3户没脱贫了。”村支书赵朝文对发展古茶产业信心满怀。

聚沙成塔,通过七星关区近年来的谋划布局,“太极古茶”产品迅速抢占了沿海城市,2017年生产的1.5万斤成品茶分别销售广州、北京、山东等地,每斤均价800元,创收400余万元,除去100多万元的茶青收购及各种费用,纯盈利150万元,仅采摘茶青,收益多的农户能获得1.2万元,少的也有0.5万元。

贫困村因茶蝶变

短短几年间,太极古茶实现了华丽蜕变,太极村建成了集采茶、制茶、品茶以及吃、住、游一条龙的休闲旅游胜地。

“太极古茶”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发展古茶产业,今年,相邻的亮岩镇桥头村依托古茶产业发展,打造了600亩古茶树种植基地。

“我们初都茶厂占地面积1000多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3000多斤。”青场镇初都茶场负责人王菊英说,茶叶的丰收也意味着村民们增收。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云丰茶厂总经理杨龙新介绍,他们现场查看后认为青场镇海拔高,长出来的茶叶品质较好,初都茶场能种多少,他们就收购多少。

2017年,七星关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了总投资5000万元的茶产业示范基地。基地位于杨家湾镇、放珠镇交界处,紧邻国家4A级景区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景区,基地四周森林环绕,生态优美,水源丰富,水域面积110亩、库容量100万立方的鸭子塘水库居于基地核心位置。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宜人,漫射光适合茶叶采光,土壤又是弱酸性,出产的茶叶品质较好。2018年底该项目全部完工后,将解决更多周边乡镇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目前,该基地已带动杨家湾镇开林村全部村民组共525户农户实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202人。“我们一家六口人,有四人在这里工作,一人每个月可以挣3000元,比以前种包谷和土豆赚得多。”开林村46岁的村民周礼尧说。

努力擦亮金字招牌

由于起步较晚,七星关区茶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中国古茶树之乡”发展之路还很长。七星关区欲通过一系列措施擦亮“中国古茶树之乡”这块金字招牌。

近年来,七星关区高度重视古茶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门成立了古茶树保护机构。在亮岩镇、阿市乡、撒拉溪镇等乡镇对古茶树进行挂牌管理、育苗、加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培育壮大本地专业合作社及企业,提升茶叶加工技能水平,创新茶产品,力争培育市级以上茶产业扶贫龙头企业5家以上,创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知名茶产品品牌2个以上。

积极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从茶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入手,建好茶园基地,做大做强地方茶叶品牌,让茶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畅通融资渠道,帮助茶企盘活固定资产,提升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积极帮助产业园区推进标准示范茶园建设,严格按照农业部制订的《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要求进行科学规划与建设,切实加强科学管护,确保其高产稳产;质量监督部门将抓好质量安全源头,认真做好全面禁用的防堵工作,农机部门将帮助茶企积极推进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特别是对招商引资进来的茶企要认真做好上门服务工作,提升绿色防治的成效。

顾野灵 张忠应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茶叶 产业 太极 茶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