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高考将至,信“保过”不如靠自己

2018年05月14日 15:23 | 作者:徐建辉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2016年,考生许一杰和父亲与某培训班负责人李佳静签订了一份“保过协议”。双方约定三个月辅导总费用为5万元整;李佳静承诺如果因非不可抗拒因素,许一杰2016年山东省高考文化课未过285分,需退还已付的5万元,并额外补偿两万元。但后来许成绩未过线要求退款却被拒绝。双方因此闹上法庭。近日,法院认定双方均存在过错,酌情判令培训机构返还辅导费1万元。(5月13日《法制日报》)

谁都想成为“大赢家”,尤其是在各类考试中,人们更希望能够力挫群雄、技压群芳,考出满意的成绩,最终脱颖而出,实现“鲤鱼跳龙门”的理想愿望。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各种竞争激烈的考试,想要成功过关谈何容易?特别是一些对自己的成绩和实力感到信心不足者,此时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保过班”,无疑是迎合了他们的需要,让不少人觉得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喜出望外。

乍一看,这种“保过班”不仅口头承诺“保过包赢”,而且一般还会与考生或其家长签订看上去正儿八经的协议合同,明确写进“无效退款”的约定条款,让人觉得白纸黑字,又多了几分牢靠,这时候再加上培训机构诸如“名师大牌”、“辉煌战绩”等一阵阵云里雾里的信心“加持”,很多人就会信以为真,果断交钱报名。

殊不知,这种不论报名者成绩好坏、底子厚薄,一律收钱“保过”的承诺本来就有违客观规律,因此切不可盲目听信。而且从实际来看,尽管看似都有协议约束,但常常还是会暗藏诸多猫腻陷阱,让人一不小心就会中招入套。并且“交钱容易退钱难”,最后想从培训班那里把钱要回来,绝非易事。

例如在报道中的这起“保过争议”中,双方当初确实签定了类似“保过协议”,如果按照约定,保过却未过的情况下,不仅要全额退款,还要额外赔付2万元“补偿金”。然而,就是这么一份看起来万无一失、公平合理的“保过合同”,到头来当事考生不但没有考过,而且别提那2万“补偿金”了,就连自己交纳的5万元培训费对方都不愿意退。因为当时协议约定的退款条件是“非不可抗力”,而事已至此培训班就是一口咬定他们已经履行了协议规定的“培训义务”,但考试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之不是他们的“错”。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又能怎样?

因此,尽管有这一纸“保过协议”,双方也对薄公堂,可是原告考生最终耗时两年、历经两审,才得到了对方退款一万元的判决结果。这与他们当初所交纳的高达5万元的培训费以及两年官司所耗费的精力相比,可谓不成比例。

可见,“保过”培训与“保退”协议均不靠谱,眼下临近高考,考生和家长更应擦亮眼睛,不要随意轻信。只有将通过考试的希望和保证寄托在自身平时积累与拼搏奋斗上才更靠谱。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保过 高考 考生 将至 ,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