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青海调研现场速写:拉面店里的致富经

2018年05月22日 08:25 | 作者:韩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拉面店里的致富经
——全国政协青海调研现场速写
人民政协报记者 韩雪

15日下午,在西宁市一家拉面店里,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把手里的面团抻长,拉细,从未拉过面的手,竟然也能拉出差不离的二细拉面。

1112720180_14125718599061n

资料图

当然,整个过程离不开拉面师傅阿木的指导。阿木是个“网红”,他在“快手”直播平台上教授怎么制作辣油,有20多万的点赞量。线下,他对贫困农民进行拉面技术培训,时不时还热心帮忙联系就业岗位。

全国政协“坚持开发式扶贫与综合性保障扶贫并重,探索脱贫新方法新经验”专题调研组的委员专家们一到青海省,忽然对拉面着了迷,实地调研的第一站,就是一家拉面店。

拉面在青海的历史比人们观念中的更悠久。2002年,一碗保存了4000年的面条在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发现并出土,这是青海最早有面条的静态见证。

据统计,青海拉面人在全国280多个城市经营着3.5万家拉面店。在青海农民的观念里,学好拉面手艺,开家拉面店,是一门能养家糊口的好营生。可对于还没走出过青海的贫困农民来说,不掌握拉面技术,没有开店资金,不了解外面市场,怎么办?

调研组成员来到拉面店二楼找到了答案。

原来,经青海省扶贫局指导建成,位于二楼的青海扶贫拉面产业服务中心,正是一个为贫困农民提供进入拉面产业的综合服务平台,服务项目包括金融服务、出国服务、就业服务、培训服务、开店服务等。

据大厅“金融服务”柜台工作人员介绍,贫困人员可以通过中心办理贷款,流程非常简单,只要贫困人员填写申请,提交相关业务资料,其余工作由服务中心办好后通知到人。

在大厅的显示屏幕上,调研组成员看到了不少关于招聘、求职、店铺转让和店铺需求的信息后面,都附着联系电话。据该中心负责人、化隆县政协委员马青云介绍,这些信息都是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帮助他们对接合适的就业、创业机会。

目前已有20余万青海农民在省内外从事拉面产业,每年包括劳务工资在内的纯利润达120多亿元,青海拉面已成为青海省的支柱产业。许多青海农民,正是靠着一碗碗拉面,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我是我们村唯一一个大学生,能上大学,就是靠我父母开拉面店赚钱。”马青云现身说法。

“青海拉面在哪个省开设的店最多?”调研组有人问道。

“广东最多,有4114户,将近6万人。”马青云回答说。

“请再给我讲讲这个图?”发问的是调研组的“大专家”———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他手指着的是扶贫拉面店模式的3年还贷收益图。

“一对贫困夫妻接手一家拉面店,需要投资60万元。算上政府入股2万,扶贫贷款5万和一年工资8万,第一年夫妻占股25%、企业占股75%,第二年再从POS贷贷10万等,夫妻占股能增加到65%,到第三年夫妻占股90%,并还清全部贷款……”

“拉面店的年收益能达到30%多?”范小建的反问中带着疑惑。“是的,开拉面店利润比较高,60万元盘过来的店,通常一年毛利能到20万元。”马青云自信满满地介绍说。

站在扶贫拉面店模式图前,范小建和马青云不断就品牌企业与贫困人员联合开办模式进行问答式对话。而在大厅的各个角落,这样的问答式对话不断进行着。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拉面 青海 面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