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点聚焦点

胡键:“一带一路”为什么没有引发文明冲突

2018年05月22日 15:00 | 作者:胡键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一带一路”为什么没有引发文明冲突

——胡键研究员在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的演讲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 胡键

F61341842C588EDA7BE2D929FD570F156FB0F8EE_size69_w1227_h64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多来,取得了重要成就。尤其是在中亚地区,“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广泛支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亚国家的民众认识到“一带一路”对中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中亚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宗教更是复杂,有的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这可以说是所谓的“文明断层线”地带。按照亨廷顿的理论,最危险的文化冲突是沿着文明断层线发生的。如果不进行和加强跨文化交流,而把“一带一路”视为纯粹意义上的经济项目合作,那就有可能引发“文明断层线”上的文化冲突。

从这一点来看,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中国和中亚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产生了积极效果。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跨文化交流一直在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上海精神”强调“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里面,“尊重多样文明”是“谋求共同发展”的前提,而“尊重多样文明”正需要以跨文化交流和不同文明的对话为前提。

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项目试点后,各界都注意到文化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能够消除隔阂、消除分歧、消除疑虑,因此不少人提出“文化走出去”的主张。“文化走出去”的目的当然不是用中国文化去同化其他国家的文化,也不是强行输出中国文化,但这个说法容易让相关地区和国家的民众产生误解。在此情形下,应该更多采用跨文化交流的说法。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文化“走出去”和“请进来”要同时进行。

■跨文化交流不是用中国的话语去说服其他国家接受中国文化,而是通过对文化角色、文化时空、文化要素进行合理化且符合逻辑的“置换”,使之对中国文化产生积极的认知。当然,我方也同样要以这样的方式去理解对方的文化

■跨文化交流就是要在文化的撞击、认识、交流中,不断汲取对方的优秀文化成果并转化成为自己文化中的元素。这样的文化元素必然成为相关国家共同的文化,必然会促进相关国家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古丝绸之路因战争而起,却因文化而兴

“一带一路”理念源自于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虽因战争而起却因文化而兴,最后促进了古丝绸之路相关地区的经济繁荣。

古丝绸之路源自于张骞的“凿空”之举。《史记》记载,汉建元期间,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部落遁逃,但对匈奴始终存有复仇之心。听说此事,大汉决定向大月氏派遣使者联合攻击匈奴。张骞被招募为使者,于公元前139年出陇西,但途中被匈奴抓获。虽然被扣押长达十年之久并在匈奴娶妻生子,但张骞“持汉节不失”,后寻机逃往大宛,最终抵达大月氏。

然而,此时的大月氏对匈奴已然没有复仇之心。于是,张骞返回大汉,经于阗、且末、鄯善,向东南经阿尔金山,进入柴达木盆地,欲从羌中道返回长安。但在鄯善一带,再次为匈奴所俘,又被迫在匈奴停留一年多,直至单于病故、匈奴内乱,才得以回到大汉。

汉武帝对匈奴展开第3次打击的同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设法联络乌孙等,联合打击匈奴。这一次的出使队伍更为浩大,随员三百,牛羊万头,并携钱币、绢帛“数千巨万”。但是,张骞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当他们到达乌孙时,正值乌孙因王位之争而政局不稳,国内贵族又惧怕匈奴,故西汉王朝欲同乌孙结盟的政治目的再次落空。

不过,在乌孙期间,张骞分别派遣副使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广泛联络各大势力。张骞回国后,乌孙还派出使者到长安,见汉朝人众富厚便回去报告,由此汉朝在西域的威望大为提高。不久,张骞所派副使也纷纷回国,并带回许多所到国的使者,“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凿空”之后,大宛、大月氏、乌孙等与汉朝的往来日益密切,汉朝“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此后,中西之间的陆路交通继续向西延伸,一直到奄蔡、条枝、身毒等国。这条路线成为联系东西方之间最主要的陆上交通。

100多年后,班超以张骞为楷模,欲立功异域而欲万里封侯。在鄯善,他夜袭杀匈奴使者,“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鄯善最终归顺大汉。在于阗,斩杀巫首头,于阗王广德“大恐慌,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在疏勒,班超俘兜题,平疏勒。

班超在疏勒多年,与疏勒、于阗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大汉皇帝要班超返回中原之时,于阗国王和百姓皆放声大哭。班超见状,便毅然决定不回汉朝。公元80年,班超上书汉章帝,提出“以夷制夷”的策略,得到汉章帝的赞赏。从那时起,又经过30年的经略,最终平定西域50多个国家。

张骞的“凿空”和班超的经略,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乃至南亚、西亚和更远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张骞的两次往返,不仅在西域传播了中原文化,而且把西域的文化带回中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班超稳定西域之后,西域文化及印度文化得以迅速传到东汉。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两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这与当时往来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人、学者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中国对佛教改造之后,它又返回去深深影响了印度的文化。也正因为如此,中印之间的历史文化联系和经济交往日益密切。众多的产品通过古丝绸之路(包括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原、西域、印度之间相互传播,大大促进了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编辑:位林惠

01 02 03

关键词:文化 中国 一带一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