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用全球思维推进改革开放

2018年05月22日 15:05 | 作者:董立功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党的世界眼光和全球思维。当前,我们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繁重任务,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要树立世界眼光、具备全球思维。——编者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我们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验很多条,其中之一就是主动打开国门。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下载

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具备全球思维。以经济全球化为例,人员、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的全球化流通,已使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打开海外市场,必须具备全球思维,克服封闭、保守、狭隘的观念,促进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与合作。

所谓“全球思维”,就是思考问题时具有全球视野、全球观念,而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就是说,全球思维必须打破以一地、一国为范围的局部、区域性、封闭性思维定式。当今时代,全球治理理念正当其道,各国发展经济、推动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应对难民危机等,都需要具备全球思维。

全球思维不是要消灭差异性,而是尊重它,支持不同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性。我们身处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中,每种文化代表的都是自成一体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念。只有以全球思维思考看待问题,才能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治理体制保持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只有具备了全球思维,才能对世界多元的经济、政治、社会治理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四十年来,我国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但仍有很多领导干部在思考问题时局限于自己部门或周边“小圈子”,缺乏大局意识,更谈不上全球思维。有的考虑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的处理问题,“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闭关自守,地方保护主义冲动难以遏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这样考虑和处置问题,无异于画地为牢。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这就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世界眼光、掌握全球思维,就要做到——

转变旧有观念,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战略眼光。“一带一路”倡议,着力于经济和贸易,着眼在安全与发展,最终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全球思维参与全球治理的生动展现。

主动了解国际贸易规则,熟悉贸易对象国的贸易政策和法律法规。全球化不是独立于法律之外。如果不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不会灵活运用这些规则,很容易在国际贸易中陷入被动,甚至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对中国道路足够自信,敢于对西方国家在全球化中推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说“不”。全球化并不等于趋同化,现代化也不等于西方化。不同国家融入全球化有各自不同的道路和模式。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是照搬西方模式的结果,而是基于我国实际的伟大创造。

从全球格局出发,寻找自己的位置与发展的新路。全球思维是一种双向思维。我们要有从全球经济、政治、科技、社会与文化等领域全面研究经济行为或现象的思想方法和定位能力,妥善应对挑战,积极化解矛盾。这既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理性选择。

如今,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这就需要我们用更科学、更缜密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用更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全球思维,将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深入。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全球 思维 世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