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理解生命,回归人文

2018年05月23日 09:02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彩C2018-05-23zx501_P_1_372_531_1338_113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左二)在病房与患者沟通

“与20年前相比,我国的医院数量成倍增长,我们的医学分科越来越细,诊疗技术和水平越来越高,为患者减轻了越来越多的病痛。但我们的医患关系却没有与医学技术的进步同步提升,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依然堪忧且严峻。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我们去关注患者的情感体验,去呼唤医学回归人文精神。”5月17日,在首届中国医患体验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在这次论坛上,姜保国多了一个身份——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患体验管理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该学委会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促进医患关系的改进,来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从而加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步伐。

充分沟通能让医患之间实现更好配合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谭先杰曾经讲述过一例腹部长了巨大肿瘤的患者故事。这位患者29岁,长着一张娃娃脸,初来就诊时腹部膨隆如即将分娩的孕妇。初见患者,谭先杰的助手以为是产科患者走错了病房,未曾料想患者腹部膨隆是因为肚子里长了直径长达30厘米的肿瘤。

因为肿瘤巨大,患者进行手术的风险极高,这也是这位患者被前几家医院婉拒的原因。但如果不进行手术,患者就只能等死。因此,对谭先杰而言,接诊这位患者同样也是压力重重———潜在的医疗风险对每一个医生而言,都是医技和医德的双重考验。几经考量之后,谭先杰最终选择了与患者共同面对,手术在协和医院的多重保障下顺利完成。

这个故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从媒体上读到的。虽非亲身经历,但王陇德却记住了故事的细节。因为,这个故事所呈现的“医患互信和合作精神”也感动了王陇德。

“其实,医患之间原本就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在这个战壕中,医患双方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因此医生应该勇于为患者承担责任,就像故事中的谭先杰医生一样。与此同时,医生也需要患者的支持和信任,这是医生们愿意担责和勇于担责的动力,这样才能保障让最适合患者的医疗技术在患者身上体现。”在论坛上,王陇德告诉记者。

而要实现医患之间的互信与合作,需要医患之间充分沟通。“比如,作为医务人员要考虑到患者在病痛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再加上患者常常缺乏医学知识,这些因素导致患者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医务人员的一些做法,这时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应该换位去考虑患者们的处境。同样的,作为患者也应该尊重医务人员并了解医务人员的压力,比如我们大型综合类医院的医生,一上午要诊治几十位患者,他们可能忙碌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因而此时对于患者的了解和人文关怀都还比较肤浅。要改变这种医患之间不够了解的状况,只有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才能解决。”王陇德建议。

现行医疗付费机制待改革

在姜保国看来,要改善医患关系,还应该强化患者以及社会对生命和医学的认知教育。

“其实生命是有始有终的,我们既要在医院中体验迎接新生的喜悦,也要体验送别患者的痛苦。虽然从医学本身而言,这种生死规律早已不足为奇,但对于患者而言,却并非能轻易接受,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全社会民众对生命和医学的认知教育,让他们能够理性地理解和对待生命和医学,以及医疗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姜保国忧心地向记者介绍,目前社会对医学认知的最大误区,就是把医院视为消费机构,认为医疗花费越高所能带来的疗效就越好。

“医疗花费与医疗效果成正比吗?肯定不是的。如果真的医疗花费完全决定疗效,那么那些富人们就可以依靠医疗高投入而实现长生不老。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那些富人们可能因为工作压力较大,平均寿命还不及普通百姓。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把医疗行看做消费行为的错误观念广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医患冲突的源头,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姜保国告诉记者。

据姜保国介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们曾经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医患关系做过统计调查,结果发现,赤脚医生年代的医患关系最为和谐。这种结果曾让一起座谈交流的院长们备感意外,为什么相对低下的医疗水平却能够缔造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呢?专家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赤脚医生善于用言语去安慰患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基本免费的医疗付费机制支撑了患者的获得感。

“因此,反思赤脚医生年代的医患关系,我们一方面呼吁我们的医学行为要关注患者的情感并回归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也呼吁国家能够改进目前的医疗付费体制。因为,在目前医院要自负盈亏的体制下,医生和患者之间变成了直接的商业关系,这既损害了医生的尊严,也恶化了医患关系。”姜保国认为,一些发达国家探索的第三方付费机制比如医疗保险机构付费机制,值得我国学习和探索。在这种体制下,医生的医疗行为是纯粹的,医生所开的检查单与患者付费并不存在直接关系,这就从体制上消除了引发医患矛盾的弊端。

重视护士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为改进医患关系,姜保国也常常对护士们强调要树立微笑服务的意识。这是因为,护士跟患者接触的时间更长,也更能体会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需求。

“其实医患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其中还包括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我们常常发现,患者对于医生医疗行为不满,护士却常常成为发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呼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过程中,要注重护士的感受,同时重视护士的作用。”姜保国说。

但姜保国也同时强调,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又与护士和患者的关系不同。“患者来找医生就医,实际上是秉持着信赖、尊重、畏惧和希望之心而来,因而医生的主要责任是在最短时间内能够清晰判断患者病情,给患者诊断意见或者消除患者疑虑,并尽量利用更好的医疗手段在短期内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病痛。如果一个医生能够做到这些,就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即便此时的医生态度是严肃的,患者也会对医生报以敬畏之心。但患者与护士接触时间长就少了这种敬畏之心,因而护士们需要给患者更多关注,需要用更加温和的态度去体悟患者的痛苦,并善于用言语安慰患者。”姜保国建议。

据姜保国介绍,为改善医患关系,从去年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每年要派100个护士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学习,其主要的就是希望护士们能够感受这些国家对待患者的人文精神,进而在本院的服务流程中增加人文精神。

“那些外派的护士们学习归来之后感受颇多,不少人还写下了长篇的文字感受。这些感受,也逐渐在我们医院的护理工作中变成了现实。”姜保国坦言,这些探索也启发了他对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更多思考。他也希望,这些思考能够获得更多认同,以与业界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医患关系,进而全面提升社会和民众对卫生事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编辑:赵彦

关键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姜保国 沟通 医患关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