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高校美术馆与美术教育的多重维度

2018年05月23日 16:18 | 作者:诸葛沂 肖东福 |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陆琦 渔家女 布面油画 140×180cm 2015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美术馆作为城市的文艺地标,正在全国各个城市大量涌现,许多高校亦将建设校内的博物馆、美术馆作为重要工作。高校美术馆作为体现高校美育文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展现美术教学水平,以及服务城市社会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窗口,其意义得到各界普遍认可,其管理运作模式和建设内容途径,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和思考。美术教育作为一个专业和职业,其目的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如何发挥高校美术馆的教育功能,如何将美术教育的多重方法和范畴与高校美术馆进行结合,成为引人深思的课题。

4月25日,庆祝杭州师范大学办学110周年暨“传灯铸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办学25周年纪念展”在杭州玉皇山路77号新落成的杭师大美术馆正式开幕。同时,由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朱珺、杭师大美术馆馆长诸葛沂组织策划的“高校美术馆与美术教育的多重维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包括四大板块:美术馆现状与经验、美术史与策展、美育与美术教育和高校美术馆与美术教育。

此次研讨会也是全国首次以“高校美术馆建设”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吸引了全国各个高校美术馆的广泛关注,凝聚了高校美术馆共同体的概念。来自江苏省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潘天寿纪念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师大美院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以及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20多位全国各地兄弟院校和美术馆的专家、学者参会,共同研讨高校美术馆的教育功能,以及美术教育的多重方法与高校美术馆如何结合等学界前沿课题。   ——编者

袁丹丹 念奴娇·钱江观涛 金文

美术馆现状:

从单一展览到功能交叉发展样态

研讨会第一场主题为“美术馆现状与经验”,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作为与会代表第一个发言,他指出,中国美术馆的发展对比欧美来看起步比较晚,而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国内美术馆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成立和起步阶段,当时的美术馆基本上以展览馆的形式出现;第二个阶段即改革开放以后至今美术馆的快速建设阶段,目前,全国省一级单位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美术馆,高校美术馆和民间美术馆也在不断地建设和增多;第三个阶段就是要建设美术馆意义上的美术馆,即大力发展美术馆的学术功能和公共教育功能。他认为,从去年开始,中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正在分享、承担和共同推进学术活动和公共教育的开展,这种功能交叉的发展样态将有效地推动中国美术馆建设,他还勉励道,高校美术馆也必将在这一发展趋势中发挥自己独特的学术和教育功能,办出有特色的高校美术馆文化。

浙江省美术馆副馆长应金飞认为,美术馆不像博物馆或名人馆一样拥有大量的收藏资源,所以美术馆的运行必须拓展资源,灵活发展;对于高校美术馆,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他认为,高校美术馆与一般的综合性美术馆不同,它可以结合学院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来举办学术论坛和国际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引领艺术和学术的话题,其策划能力要多多倚靠美院本身的教师力量。应馆长对于杭师大的历史非常熟悉,他指出,师大前身或早期阶段的先贤名师的历史资源非常强大,如李叔同、潘天寿、丰子恺等,应该对这些历史做一定的梳理;师大对西洋艺术的引进要远远早于中国美术学院,这些故事也应该得到文献的梳理和视觉呈现,希望各方面能够支持这样的展览学术活动。

马赛 枯木逢春 高:50cm 琉璃、樱木

“美术馆一条街”:

如何打造良好的美术馆生态

潘天寿纪念馆副馆长陈永怡,饶有兴味地打了个比喻,自从杭师大美术学院搬到南山路后,使得以前被称为“酒吧一条街”的南山路变成了“美术馆一条街”,这条街上既有综合性大馆,也有中国美院美术馆和杭师大美术馆这样的高校美术馆,还有像潘天寿纪念馆这样的名家馆,还有像恒庐这样的民营馆,还有丝绸博物馆这样的地方文化馆。杭师大美术馆的开馆像一条项链一样又多了一颗珍珠,使得美术馆一条街更加熠熠生辉。她还指出,美术馆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扬长避短。例如,潘天寿纪念馆这几年注重名家画家的个案研究,或对美术史的研究,来做一些突破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口碑。高校美术馆依托于高校,具有研究的优势,比如说具有开展学理性、系统性研究展的潜力,学术探索性和实验性的研究优势;其次还具有人才优势,教师的专业支持和资源支持都非常重要;最后,高校美术馆还有公共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优势,应该从这方面来拓展和培养高校美术馆的特色。她最后提出,希望在这个“美术馆一条街”,大家都能在竞争中发展自己的特色,建设一个比较好的美术馆生态。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胡俊博士从自己留学和对外交流的经历出发,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两所大学美术馆的学术特色。其中,哈佛大学美术馆的办馆特色是大力开展结合美术史的专题展,这样的展览面向教师、学生和公众开放,体现了大学的学术高度和人才特点、社会服务特色。另一所是加拿大的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美术馆,这是一所具有实验性的大学美术馆,这个美术馆的特点就是推进把科技和艺术结合的青年项目作为它的特色。胡俊认为,杭师大的美术馆要想与传统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距离,应该多开展一些具有融合教育为特点的公共美术教育,比如现在在做的自闭症孩子和盲童的艺术治疗项目。如果以融合教育,比如以特殊孩子为中心,从特殊孩子的发展规律来运用到普通教育中去,产生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案,那么美术馆就可以以此为依托作一个展览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社会服务,那么杭师大美术馆便将会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美术馆开展美术史课堂的设想

研讨会第二场的主题为“美术史与策展”,探讨美术史与展览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王亚敏以当代艺术策展人的角度总结了他近年来策展的几个思路,如多维度的内外交流、拓展策划思路、同时兼具国际视野、注重感性联结等,其中,列举了具体的策展例子给予形象说明,对高校美术馆策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杨勇副教授以“美育视角下的美术教育反思”为题,作为一名从事美术史研究和教学的高校教师,杨勇老师感慨到高校美术史教学的窘境,从而有必要重新解读美术史的教学价值,第一,美术史首先是教人观察,把握细节;其次,美术史作为人类经验的结晶,其背后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具有较大的探索意义;第三,美术史对于人们理解社会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以清朝人穿越的例子,指出美术史教学有利于理解和跨越历史语境,最后,杨勇老师回归于高校美术馆教育,提出在美术馆开展美术史课堂的建议。

绍兴文理学院司开国副教授以“《赠与及寄托草约》与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为题,通过研究阐述美籍收藏家福开森与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北平古物陈列所拟定的《赠与及寄托草约》条文,得出六点研究内容,这对当今高校美术馆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案例。司开国首先就南京大学博物馆开馆、收藏的历史渊源引出论点,对福开森的研究现状一一讲述,简单介绍了福开森的生平和条约研究,最后指出《赠与及寄托草约》虽然充满着西方契约的严肃态度,却隐含着对中国文化的深情,更彰显了对中国艺术的贡献。

吉林艺术学院刘诗源老师在一定范围内对美术史的合理性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了对展览策划的方法有着哪些积极的影响。他认为如今很多展览的策划都是以美术史作为主要线索进行梳理。他指出作为美术史学科本身其合理性的讨论近些年非常多,同时这对于展览策划的方向也有着非常大影响。

高校美术馆承担的社会美育责任

高校美术馆作为服务城市社会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窗口,其意义得到各界普遍认可,其管理运作模式和建设内容途径,亦引发了诸多的关注和思考。那么,高校美术馆拥有何种公共教育优势?高校美术馆如何承担社会美育责任?高校美术馆如何嫁接基础美术教育?

高校美术馆承担的社会美育责任

研讨会第三场的主题为“美育与美术教育”,由绍兴文理学院司开国副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顾平教授针对高校美育与美术馆教育的方向提出几点思考,第一,美育最重要的是要以经典作品为媒介通过感性方式诱导观众获得共鸣与启迪,同时也要关注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第二,他认为在丰富的“审美财富”消费时代,高校美术馆教育这一美育重要平台是对非美术专业学生展开的通识教育,对非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视觉审美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第三,高校美术馆还承担社会美育责任,应该制定社会审美标准,以各种形式开展美术活动。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田卫戈,总结和强调了高校美术馆应具有这四个特点,第一、审美教育性;第二、学术性;第三、实验探索性;第四、开放性,即美术馆面向大众,让观众走进校园。田院长还简单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的建设和开展情况,同时提出通过互访等形式增进高校美术馆之间学习交流。

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编辑崔卫教授以中、日观众看展的情况为例,引出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问题。随后,他提出目前基础美术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美术师资力量缺乏;二、课时安排不合理;三、人力物力等投入不够;四、对学生限制较多。从而引发教育的诸多思考,发人省思,并提出中小学多开展学生进美术馆的活动建议。

杭州师范大学黄晓霞老师以“艺术应成为教育之基础——赫伯特·里德美学观念下的艺术与教育”为题,通过美术教育家里德的研究理论,阐述艺术成为基础教育理论依据和价值,难得可贵的是,黄老师将这研究运用于基础教学实践中,和杭州市仓前小学教师展开合作,取得可观效果。

广西艺术学院黄燕老师以“文艺复兴时期的高等艺术教育”为题,藉由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末期,《图像学》作者切萨雷·里帕的教育背景,尤其是其所接受的高等博雅教育经历的探溯与推测。借古开今,追溯古人在人文教育方面所做的各种探索和尝试,对我们当下的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田瑞以丰子恺的美育思想入手,他指出“艺术心”是丰子恺美学与美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包含着“童心”、“同情”与“绝缘”三个维度的理论内涵。他总结到丰子恺“艺术心”理论有着重要的美育价值,通过“艺术心”的培养,能够达到真善美三维的协同并进,实现贯通审美与人生的“人生艺术化”。

李成民 太行恋歌·深谷迎雪 400×200cm 布面油画

高校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优势

研讨会第四场的主题为“高校美术馆与美术教育”,由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田卫戈院长主持。首先,浙江理工大学莫小也教授以研究澳门艺术展馆的特点为出发点,根据自己的多年研究和调查总结梳理了澳门美术馆的展馆特点,并针对国内美术馆建设提出多项建议,如:加强艺术展馆的积累与流动性互补、加强普及与学术性相结合、注重“融馆于景、定位清晰”的办馆理念等启发性意见。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员刘涛老师以从“连环画出发——罗中立艺术创作风格的生成”为题,刘涛认为罗中立的创作与连环画关系密切,单从他的艺术创作过程就不难看出这一点。此外,通过罗中立特殊的成长和学习经历,可以看出他的创作更加贴近时代与生活,这也是他们那一代艺术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视界呈现。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助理研究员陈烨老师分析了高校美术馆(尤其是美术学院美术馆)进行公共教育的优势,并提出正确认识、分析美术馆的定位、受众与资源是发展公共教育的前提。以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及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思考高校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价值和发展。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于久棋老师以高校美术馆与当代美术的策展为研究,她首先提出高校美术馆的定位与面向,接着针对高校美术馆与当代美术的策展提出了几点启发性建议。一、注重美术史的叙事性。二、专题性与重构性策展。三、美术展览档案研究的利用。四、多学科全视角展现。此外,于老师结合自己在台湾美术馆的工作经历,呈现了台湾美术馆在现代美术展策划上独特视角。


编辑:杨岚

关键词:美术馆 美术 高校 教育 学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