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为新业态打开想象空间

2018年05月24日 15:15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近日,在一些城市的出租车上,出现了一种“车载便利店”,为乘客提供商品零售服务,引来不少讨论。

近年来,各领域的新业态不断出现,给传统产业和社会治理带来一定挑战。在鼓励创新的前提下,新业态与产业发展、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本期微议录,我们选刊三篇读者来稿,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rmrbpl)和本版。

——编  者  

创新要筑牢安全底线

各种零售新形式的出现,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消费模式,丰富了人们的消费体验,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然而,从外卖的食品卫生问题,到网约车的乘客安全问题,新业态之所以屡屡遭受质疑,就在于触碰到了公众紧绷的安全之弦。正因对公共安全的担忧,让人们对于新业态的接受程度产生了差异。

创新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安全。忽视安全底线的创新,即使短期受到追捧,长久来看也终将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必然会被用户所淘汰。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是产品的创新,要想在大浪淘沙中发展壮大,还需筑牢安全底线,给予消费者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不能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也不能寄希望于事故之后的亡羊补牢。只有将安全端口前移,在资质审核、服务监管、惩处办法等各个环节都把牢关口,堵住技术和管理上的漏洞,才能为消费者织密安全之网,营造出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

——@李育蒙  

治理要紧跟发展脚步

“车载便利店”将零售模式创新和出租车服务相结合,是新零售业态的一种形式。其实,从共享经济到无人超市,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零售业态,正在不断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创新的成果孕育于需求,又在不断克服问题的道路上发展。如同共享单车会引发治理难题、无人超市带来了诚信考验一样,“车载便利店”也存在着诸如商品监管缺位、影响驾驶安全等新问题,亟待通过制度完善来解决,让创新的火花燃烧得更加旺盛。

例如,可以按照“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延长商品质量的监管链条,让供货商与营运司机共同负责;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可以施行电子化、自动化等规范手段,让出租车司机能够专心驾驶。总之,依靠制度创新为产业变革保驾护航,是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只有让制度建设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为创新构建制度基础,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新业态才会不断涌现,人民群众才能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郗星晨  

多些“看一看”的包容

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往往会面临争议和挑战。刚发明汽车时,英国就曾出台过汽车时速不准超过马车的规定。通过时间的检验、技术的完善和产业的发展,汽车逐渐被人们接受,推动交通领域的变革。

由此可见,像“车载便利店”之类的新业态引来讨论,也是其发展的必经阶段。互联网时代,正是因为“先看一看”,助推了如今各种创新应用喷涌而出。实际上,面对发芽破土的新业态,点赞和质疑都不可或缺,既要肯定创新价值,给予正向激励;也要指出发展方向,为改进创造空间,从而使其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点赞不是全盘接受,质疑也不是一概拒绝,对待新生事物必须拿捏好分寸。多些审慎包容的“看一看”,就要敢于担当、善于决断,正确处理矛盾,发现漏洞及时填补,出现偏差及时纠正,用新业态倒逼提升服务水平、改进方式方法,这才是消费新业态的正确打开方式。

——@刘元通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新业 业态 创新 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