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走陵”挪动唐陵千年石刻残件受到社会关注

2018年05月24日 16:06 | 来源:陕西省文物局汉唐网
分享到: 

原标题:“走陵”挪动唐陵千年石刻残件受到社会关注

今年4月,20余名历史爱好者在我省咸阳市唐崇陵进行“走陵”活动时,在陵区内搜寻了多件陵墓石刻残件,并将这些残件收集起来搬到了陵区监控摄像头下。历史爱好者们表示,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唐陵内的文物,但也有人指出,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随意挪动石刻残件并不合适,甚至存在违法违规嫌疑。

唐崇陵文管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将这些爱好者驱离;泾阳县文物旅游局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县文物旅游局已就“走陵”活动发布声明,并向当地警方报案。

5月8日,省文物局就近日发生在我省的“走陵”活动展开调查。

搬动千年石刻残件“走陵”活动有违法违规嫌疑

唐崇陵为唐德宗李适的墓地,位于泾阳县城北20公里的嵯峨山南侧,保护范围504.47公顷。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唐崇陵陵区内的历史爱好者们,隶属于一个名为“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的民间组织。5月2日,“帝王陵文化研究”微博发消息称,为更好地保护文物,组织志愿者将崇陵石刻移位,并配发了9张图。图片显示共十几人参与了活动。

“帝王陵文化研究会”官方公众号也发布了大量“走陵”纪实文字。此次活动开始前,公开在线招募了参与者。该组织还聘请了名誉会长和学术顾问,向其颁发盖有公章的聘书。而在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网上查不到该组织的注册信息,证明为非法社会组织。

对此,有网友提出,历史爱好者并不是专业考古人员,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搬动有着1200余年历史的石刻残件,是存在违法违规嫌疑的。“唐陵散落的石刻残件很多,这样的行为如果被更多人效仿,会给这些文物的安全带来隐患。”一位同样爱好历史的网友说,“对于田野文物还是应该只看不碰,非专业考古,口子一开,无法控制。”

参加“走陵”活动需要缴纳费用

在我省关中地区的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等地,分布着18座唐代帝陵,被称为“关中十八陵”“大唐十八陵”等,埋葬着含女皇武则天在内的19位皇帝。这些陵寝分布范围较广,而且位置偏僻,平时都处于开放状态,前往的游客也较少。但是,从几年前开始,在很多历史爱好者中流行起的“走陵”活动,让唐陵变得不再安静。

所谓“走陵”,就是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陵寝进行寻访,考察陵寝的神道、神兽、残存石刻等遗迹。

据了解,这次由“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组织的“走陵”活动,在4月中旬就发布了活动公告,整个“走陵”活动设有人数限制。据活动组织者称,此次活动还有唐陵研究者一路讲解唐陵文化。整个“走陵”活动共计3天时间,其中在4月30日走访唐崇陵,而3天需要参与者交纳1680元的活动费用。

活动的组织者表示,近几年当地对唐陵的保护力度很大,为保护陵寝安装了不少监控摄像头。由于唐陵的陵区范围一般比较大,监控摄像头只能拍摄到部分存有较完整石刻的重点区域,而散落的石刻残件往往不在监控范围内。他们这次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收集石刻残件,统一放到唐崇陵白虎门的监控摄像头下。

文物部门表示:不论活动初衷如何,非专业人员挪动残件做法不妥

泾阳县文物旅游局李局长告诉记者,唐陵一般有东西南北4座大门,每座大门口原本都摆有两座石狮。上世纪70年代,唐崇陵白虎门南侧的石狮因意外原因被毁,石狮的残件散落周边。此次历史爱好者们所收集的也就是这石狮的残件。

李局长表示,近年来在我省加大田野文物保护过程中,泾阳县已经在境内的唐陵保护区域内安装了视频监控和红外线报警设备,对重点文物实施全天候监控。此次“走陵”活动中收集的石狮残件并不在设备监控范围内。他表示,无论历史爱好者的初衷是什么,在陵区内搬动石刻残件的做法肯定是不合适的,文物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对现场的各类石刻及残件加强了保护,同时加强巡查,下一步将制定更完备的保护方案。目前,泾阳县文物旅游局已经就“走陵”事件向当地警方报案。

本报记者了解到,5月8日,省文物局派员对“走陵”事件展开调查,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走陵”行为涉及搬动文物,甚至在遗址保护区内动土,进行所谓“发掘”,那就违犯了文物保护法,属违法行为。调查组将根据调查结果督促当地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编辑:杨岚

关键词:走陵 残件 文物 活动 唐陵千年石刻残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