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一个贫困县的生态扶贫探索

2018年06月01日 09:42 | 作者:胡健 乔栋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管 护

“既要栽下去,更要护得好”

“还没找下个‘对对’?”界河口镇东口子村村民见着王建生就打趣。

要是搁在以前,王建生保准会像姑娘一样害羞地低下头,半天不搭腔。这也是没办法,40岁还没娶媳妇,在村里难免会被人说闲话。可王建生何尝不想娶个媳妇回家。70多岁的父母身体多病,需要自己常年在身边照顾,去城里打几天工就得回来,“没办法,离不开啊。”

家里的12亩地,过去是他唯一的指望。好的时候,一亩也能挣几百元,而这两年,“山药蛋一斤就三四毛钱,不赔就不错了。”

如今王建生当上了护林员,每天上半天班,一年能挣1万元,“就在跟前,爹娘也可照应好。”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王亮全今年58岁,也当上了护林员,身上套着一件护林工作服,黝黑沧桑的脸颊和额上的白发对比鲜明。跟记者聊起来,他夸张地挥手比划着,用浓重的岚县口音几次提到“现在林子密了,山鸡山猪都出来了”。

王建生和王亮全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讷言、腼腆,聊天的时候目光一接触就习惯性地躲向墙角,他们又本分、勤快,考核本上的出勤记录总是满分。

随着造林面积扩大,生态护林员的数量也从1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590人,新增的护林员全部是经过培训的贫困户,工资稳定在每年1万元左右。

这些护林员,大多来自专业合作社。政府向合作社购买管护服务,让村里的能人来当理事长,管理费按每人每年1500元给付。“既要栽下去,更要护得好。”岚县林业局长王志平指了指旁边的郑二小,“他的任务就是把护林员管理好,确保他们能按时按点、保质保量地巡山,把管护落到实处。”

去年,郑二小成立了“晋绿林”扶贫攻坚森林管护合作社,共有社员36人,管护范围覆盖了东口子村、西口子村、阳寨村和会里村,管护面积6万亩。

翻开考勤本,每人每月都有详细的打分。出勤记录只占30分,还有巡山记录、标语及管理设施保护、森林防火等内容,每项又分若干小项。“你看,有的人因为巡山日志记录不完整而扣分,有的因为未着护林装扣分。扣掉的钱,年底会奖励给得分优秀的人。”

王建生和王亮全两人去年就多领了300元,听到被郑二小表扬,两人又开始不好意思起来。

踩着这条再熟悉不过的路,王建生和王亮全结伴走进落日的余晖里。每人平均近2000亩管护面积,来回走一趟需两个多小时。林业部门给他们配备了智能手机,手机里的森林管护程序有查看位置、有效里程、巡检报警等功能。

岚县决策层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造林增绿,也要加强管护,让已有的资源“活”起来,而合作社在其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最初的造林,再到如今的管护,合作社的功能正变得越来越多。

在乱石村,郭茂林负责的合作社揽下了新活,对周边3个村共计5000亩的野生沙棘林实施提质增效。

“主要是疏带、去除杂木、去雄株补雌株。”郭茂林介绍,“野生沙棘林成片生长,树枝上带刺,一般人进都进不去。所以首先要用割灌机疏带,让人能走进去作业,然后是把里面的杂木去掉,方便将来采摘。一般来说,沙棘的雄株过多无益,雄雌配比应该是8%比92%,需要去掉多余的雄株。”

几个社员将清除下来的杂木成捆绑好,再搬上旁边的三轮车。郭茂林说:“这些杂木,要用树枝粉碎机粉碎,一部分用作肥料就地消化,一部分卖给生物质发电公司,合作社还能增加一块补贴。”

在岚县,已成型的各类林地加起来有72万亩之多,其中灌木林有39万亩。“39万亩中,野生沙棘林有20万亩。”王志平说,由于乡村劳力锐减,这些野外的“摇钱树”早被撂了荒,难以产生实际收益。

“今年我们打算对10万亩野生沙棘林进行提质增效。各级补贴加起来每亩200元,政府向合作社购买服务,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贫困户可挣到劳务费,同时让经济林继续产生价值,收益归林地承包者所有。”乔云希望唤醒这些沉睡的资产。

这个活,采用的同样是议标方式。王狮乡党委书记郭建明说:“根据县里出台的议标办法,乡镇具体负责议标事宜。每次我们先发出通告,把要绿化或提质增效的作业图斑公示出来。合作社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地块,但是只能选择一个投标。”

议标时,乡党委和政府主要成员、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县纪委派出的代表,与村两委和合作社负责人等齐聚一堂。议标的标准也相对简单,“首先遵循的原则就是距离远近,本村的合作社优先。”王狮乡副乡长温俊元说,碰到一个地块介于两个村之间的情况,“就要按照以往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合作社法人的管理水平和诚信度等原则议定。”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合作社 岚县 沙棘 造林 生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