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与资本“共舞”文创产业或迎来春天

2018年06月12日 09:50 | 作者:王小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系列报道之一
与资本“共舞”文创产业或迎来春天
人民政协报记者 王小宁

“你们一期投入了多少?二期打算再投入多少?”

“一期投入1个亿,是我们自出的资金;二期打算再投4个亿,文化创意产业贷款难,这4个亿是一家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我们搞股权合作。”

“为什么这家房地产公司肯投给你们?”

“因为了解文化,看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

6月6日,全国政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在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儒林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32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调研。该文化创意园区是由当地一家改制后的旧工厂改造而成的,现在既是文化消费服务场所,又是文创产业的重要孵化器。一进园区,委员们就被眼前新型的文化业态所吸引,与工作人员热情地互动起来。

委员们了解了改制后工人的安置情况,当得知原厂工人多数已经退休,文创园区还吸纳了部分工人入园工作之后,大家赞许地点头。王儒林详细询问参与321文创园区二期投资的房地产企业转移到文化产业上的资金比例,听到“达到了该房地产企业的十分之一”后,他高兴地连声说:“实体、资本、文创的结合发展,带动了就业,这是二产进入三产的实例,我们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讲究内容为王与创新创造,在全球化时代里,被赋予了拉动经济增长、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重要“责任”。调研中,委员们饶有兴趣地在一个个文创现场实地参观体验,为富于现代精神的、丰富多彩的新兴业态点赞。在321文创产业园区内的一家音乐工作室里,大家了解到,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工作室主人小杨,每年要创作出至少30部影视音乐,并将之分包给国际上的知名乐队,完成录制和最后的合成。刘福连、马志伟、王春法、丁梅等委员对这种音乐的原创能力和全球化营销模式赞许有加;在丙火艺术中心1号馆,大家聆听了正在这里排练的、藏族非遗传人扎西尼玛用藏语演唱的山歌,阎晓宏、刘广、张威、张斌、陈红彦等委员与他交流了非遗传承问题,委员们对他走进文创园区,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表示敬意;在成华区,委员们饱览了将工业时代的建筑群改造成可观、可赏、可以使用的著名创意工厂——“东郊记忆”文化产业基地,在传统的建筑中,感受创意的活力。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美化生活的功能,常常融创意空间于百姓生活之中。321文创园区就建在居民区附近,离地铁站只有300米左右,市民观看演出十分方便。在这里,篮球场大小的一个草场,每年竟可以举办100多场表演!表演惠及市民,所演出的原创作品还可以通过“分发”的方式获取收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得。成都青羊区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里,汇集着不少小微文创企业,主题咖啡屋、小型实体书店、体验茶室……一张小小的明信片都被文创工作者赋予了诸多的文化和思考。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还有人买明信片吗?”有委员问。

“有的,我们一年要卖出上百万张呢!我们提倡书写文化,像这种有熊猫和火锅的明信片,卖得最多,到成都的游客,买一张寄给朋友,把我们四川的文化也一并寄出去了!”

做文化创意需要情怀。红星路文化创意产业园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的创办人郑华酷爱传统文化,通过各种传统的和新媒体手段介绍中国“家”文化。委员们了解到,他在30年里,倾尽财力,持续不断地搜集整理遗存在民间的各种家谱。“你是有情怀的!”吴尚之委员说。“这就是弘扬优秀传统中华文化,是正能量,是在落实总书记的要求。”王儒林指出。

委员们观察着、谈论着、思考着。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文化 产业 文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