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技能培训让脱贫有了“金钥匙”

2018年06月12日 09:51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着力提高扶贫综合效益”调研报道之二
技能培训让脱贫有了“金钥匙”
人民政协报记者 崔吕萍

脱贫攻坚不能等靠要,靠山山倒,靠自己最好。在这方面,除了扶贫产业发展,贫困户的技能培训也是关键。

芦树珍,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权家湾乡焦家湾村马家坪组组员,她和老伴陈树明供养四个儿女上大学,她自己还有肢体四级残疾,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被纳入了贫困户,但芦树珍没向贫穷低头。2015年8月,取得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5万元,引进基础母牛3头。除了养殖业,芦树珍还是种植能手。易地安置后,她和老伴每天要走一段路,到村的另一头去照料15亩玉米、3亩马铃薯、3亩小麦和6亩杂粮。通过技能培训,她家盖起了1座120平方米的香菇棚。

不断学习专业种养殖技能,用足扶贫政策,加上不舍昼夜的辛苦,芦树珍家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2017年底,算上种养殖收入和扶贫资金扶持,再加上大女儿毕业工作,全家一年的总收入为35614元,人均收入5935.7元,今年,伴随着大儿子工作,小女儿即将毕业,家里的种养殖业又进入良性发展期,她算出来的全家年收入能达到71615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能达到11935.8元。

“你们别走了,在我家吃饭吧。”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成员看完她家的蘑菇棚、牛圈和易地安置的新房,已经中午1点了。告别时,芦树珍拉着调研组成员范小建的手,久久不愿意松开。

陈志平,陇西县马河镇杨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调研组来到她的蘑菇养殖大棚时,正赶上这茬蘑菇收获,她分拣着不同品相的蘑菇,忙得抬不起头来。

陈志平是易地扶贫户,村里不仅把她“请”下了山,更希望给她一份稳定的生活预期。

建一个300平方米的香菇棚需要3.5万元,这样的棚子里能摆放最多7000根菌棒。一个菌棒的寿命是8个月,成本4.75元,扶贫专项资金可以补给他们0.75元,种植户自己掏4元。按一个菌棒四个月能长出1.5斤蘑菇,每斤卖5块钱算,能赚7.5元,减去4元棒子钱和水电费钱,大概能赚2块钱,7000棒就能赚1.4万元。

对陈志平来说,今天的辛苦最快在四个月后就能变成真金白银,加上大棚是村财政出钱建的,所有权在村集体,到2020年之前免费让贫困户使用,陈志平的日子眼看着好过起来。

在调研中,调研组也听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地方的易地安置把贫困户胃口吊高了,下山就住小别墅,又缺乏产业支撑,导致已经下山的贫困户因为无所适从,还经常回山上的老房子去住,造成山上可以做经营安排的土地腾不出来,山下的房子空置。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帕累托改进’,指的是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一部分人变得更好。由此及彼,我认为脱贫较为合理的状态是有人变得更好,但不会有人相对变得更差。”针对脱贫攻坚有可能带来的新问题,调研组成员刘伟在下山的路上这样说。而在范小建看来,脱贫不是致富,所使用的政策也应该是“穷人离不开、富人看不上”的,要防止扶贫陷阱,防止造成新的不公平。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脱贫 培训 调研 扶贫 金钥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