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江苏省政协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发展先进制造业

2018年06月25日 08:02 | 作者:江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筑强高质量的经济命脉
——江苏省政协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发展先进制造业

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1/8来自江苏。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3%来自江苏。江苏制造业总量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制造业是江苏经济的命脉,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稳”的根本、“进”的基础。

1119340433_14703584671961n

资料图

5月29日至30日,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举行。这次会议是本届江苏省政协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会议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商讨论。会前,江苏省政协组织力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视察活动,在南通召开住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在南京江宁区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创新驱动

创新是先进制造业的主引擎,也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我国首个创新型试点省,江苏肩负着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为全国探路的使命。

江苏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但制造大省却不是创造强省的状况,是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2017年,江苏企业创新能力指标被广东反超,也凸显了江苏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短板。

江苏省政协常委高纪凡来自企业。他率领团队,将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成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公司。公司很早就确立了六大发展战略,创新是其中重要一环。

高纪凡在省政协常委会议前的专题座谈会上讲述了天合光能的故事:“先进的制造不仅包括生产和产品的升级,也包括管理的升级。从2016年开始,我们开始实行平台+创团的模式,充分激发员工的动力和创新性。总部提供平台支持,各个创团实行人财物、责权利的独立。实行创团模式后,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产量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员工把创团当成了自己的生意,动力和活力自然迸发出来。”

高纪凡的经历与江苏省政协常委、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陆永辉的建议不谋而合。“建议优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布局,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运营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专业化创新创业载体,支撑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孵化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形成新的增长极。”陆永辉说。

江苏确定了15个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产业链长,人才需求门类多、数量大。研发生产周期长,需要人才保持长期稳定。陆永辉建议以企业为主体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从政府直接“理才”转向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引才。优化人才载体布局、引进模式、安居方式。

对于委员们的建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要发挥好政府人才资金的引导作用,采用跟奖跟补、购买成果等方式,充分调动企业建设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技术创新最原初的供给侧。“江苏作为科教资源大省,有责任在系统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过程中,盘活现有科教资源,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能力。”江苏省政协常委、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陈国祥认为。

在陈国祥看来,江苏基础研究存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偏少、具有高影响力的尖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等问题。陈国祥建议,围绕江苏产业特色,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形成稳定的支持方向。组织前瞻性基础研究规划,设立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鼓励学科交叉,争取培育一批世界领先的研究基地。

改革推动

良好发展环境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优化发展环境离不开深化改革。如何强化改革推动,也是本次省政协常委会议上热议的话题。

江苏省政协委员、省审计厅副厅长葛笑天举了一个例子:“2017年,江苏省级财政制造业方面实行普惠制分配的重点政策落实补助资金,共涉及9100多家企业,平均每户企业补助仅7.7万元。”

“要高度重视和研究破解财政扶持‘碎片化’影响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难题。”葛笑天建议,改变现行的财政普惠制分配方式,重点支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建设、打造高层次创新平台、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等领域,尤其要放大省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江苏制造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长三角各省市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化,江苏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和“3550”改革便是其中代表性举措。

邳州作为江苏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市,在苏北首家行政审批局挂牌运行,实现从打造营商环境到环境营商的转变。2017年,江苏省邳州市跃居全国工业百强县第36位,在淮海经济区97个县市中位列第一。

会前,邳州市政协专门就深化“放管服”改革、改进县级政务服务进行了调研,并向省政协常委会议提交大会发言。邳州市政协建议,坚持不见面审批为原则、见面审批为例外,印发“不见面审批(服务)”实施方案和配套操作办法,编制并公布服务事项清单。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王元慧在推进不见面审批工作中注意到,一些原本在网上就可以申报的内容,群众依然到窗口来办理。“系统操作复杂,反应速度慢,重复填报事项多,还不如到窗口来办更方便。”群众向王元慧反映。

“数据孤岛没有完全打通,部门间业务协同存在障碍,个别部门存在顾虑,系统的推广面临较大困难。”王元慧对此也感到头疼。为此,王元慧建议,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府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更多的涉企服务部门接入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加紧推广应用涉企事项网上办理系统,逐步将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链条延伸到开办企业的整个过程,切实简化工商登记后涉企事务办理的流程和环节。

融合带动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管兆勇带来了一组数据:《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2012至2014年,江苏两化融合发展位居全国第一;在2015年以后,江苏两化融合发展放缓,浙江和广东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超越了江苏。

“江苏工业行业覆盖门类较全,并且多数行业产业在全国位居前列。但是由于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差异,一些高技术制造业行业推进两化融合较快,部分行业实现了智能制造;而一些低技术制造业行业则进展缓慢,甚至仍处在传统制造阶段。从企业来看,资本充足的企业能够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但是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融资困难,继而无法在两化融合方面投入资金。行业和企业间两化融合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管兆勇建议,加强两化融合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带动两化融合全方位推进,化解行业企业发展不均衡问题。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聂宏也持类似观点:“要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选择,尽快建立便捷化的申报审批手续,支持参与两化融合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利用减免税等政策,鼓励企业采购国产化智能化核心设备及技术软件。”

要融合的不仅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也是委员们关注的领域。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经省认定的特色产业集群达100多个。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常委会议前的调研中注意到,江苏产业集群面临着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出率偏低,产业布局雷同,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为此,他们建议,突出发展重点。围绕“1+3”新功能区定位和“一带一路”沿线国际产能合作重点区域,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合作飞地,重点支持各市发展2至3个特色产业,做强产业集群。

对此,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表示,下一步江苏将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为总抓手,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坚持量质并举,着力打造万亿级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制造业 发展 江苏 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