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赵南起同志生平

2018年06月25日 20:45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赵南起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民族工作领导人,我军现代后勤建设的领导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部长,原军事科学院院长赵南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6月17日23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赵南起同志,朝鲜族,1927年4月20日出生,吉林永吉人。1945年9月,在吉林市参加解放同盟,参与做好联络工作,并发动群众给部队捐献粮食。同年12月起,先后任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员、班长,吉林省民运工作队队员。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起,先后任中共吉林省延边地委组织部文书、干事。1948年3月起,先后任中共吉林省延边地委总务科副科长、地委秘书,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室研究员。基层斗争和革命工作的磨练与经验积累,使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干部。

1950年10月,赵南起同志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情报处、作战处参谋,随首批志愿军部队赴朝参战,承担志愿军首长的朝鲜语翻译工作。1952年5月起,先后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参谋处参谋、运输科副科长、计划科副科长,其间于1955年至1957年在解放军后勤学院指挥系学习并任后勤学院教员。1957年11月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组织计划处计划科科长。在朝鲜战场上,他出生入死,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他担负汽车运输计划与总调度工作,认真负责,勇挑重担,为志愿军后方计划运输体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反“绞杀战”时期,他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为建立起“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夺取反“绞杀战”的胜利,保障前线作战和官兵生活的物资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1958年10月,他与最后一批志愿军部队撤离朝鲜,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1959年起,赵南起同志先后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他积极探索民兵建设的特点规律,注重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使军分区民兵工作成为吉林省军区和沈阳军区的先进典型。1963年10月参加吉林省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担任珲春县敬信公社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队书记,其间组织群众迁居位于图们江入海口处的防川。“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为维护延边地区的稳定和进行工农业生产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贡献。1968年起受到冲击。1973年4月恢复工作后,任吉林省通化军分区政治委员。

1977年4月,赵南起同志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78年10月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第一政治委员。1979年6月任吉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延边军分区第一政治委员。1984年3月任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其间于1978年4月至1985年3月历任中共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第一书记,州革委会主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吉林省副省长,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他主持延边地区的拨乱反正工作,坚持把民族团结摆到首位,对待不同民族干部坚持“一碗水端平”,大力推动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全力维护民族团结,仅用半年多时间就稳定了延边地区局势。他坚决推动延边地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积极推行农村改革,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工作方针,推动延边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全力振兴延边地区经济,提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现实生产力的“内涵与外延”并重的经济发展新思路,主张大力发展工业,建立与青岛等城市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组织筹建了一批效益高、影响广的企业,推动延边地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他重视立法工作,组织力量总结与探索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主持起草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草案)》在第五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引起强烈反响,为民族区域自治立法工作提供了重要经验和范例,对促进延边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发展产生了良好影响。在担任省级领导主抓农业期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吉林农村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1983年创下粮食产量增幅、提供商品粮、粮食人均占有量、投入产出比增幅“四个全国第一”,使吉林省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他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努力解决吉林全省人民吃细粮问题。他鼓励发展专业户、重点户,促进了农村多种经营发展。他提出“吉林省农业发展战略”,启动“农业生态工程”,主持制定“东部山区退耕还林、西部草原退耕还草、中部地区建立养地制度”等治理措施,综合治理沙化、碱化、退化耕地,为吉林省率先跨入全国生态省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辑:秦云

01 02 03

关键词:赵南起同志 生平 吉林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