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农民”成为安身立命的职业

2018年07月05日 09:08 | 作者:王慧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国务院近日公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我国农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生活需要仪式感。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所言,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农民丰收节’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而设立“农民丰收节”的意义,又不仅仅在于仪式感。

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中华文明由农耕文明孕育而生,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农民也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千百年来,粮食的丰收与富足都是执政者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是实现盛世宏基、长治久安的根本与保障。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长期以来农民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农耕文化也在现代文明的裹挟下,面临边缘化的际遇。

千百年来,“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符号,常被冠以低人一等的“泥腿子”“乡下人”“乡巴佬”等不雅的称号。即便近些年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户籍制度也在改革,但人们对农民身份的认知,依然存在一定的固化定式。在社会普遍的价值认同中,农民与“职业”无关。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最高决策层清醒地看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们也看到,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迎来了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时期,政府正在倾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农民”和“丰收”为要义,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然,一个“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农耕文化的繁荣,也不可能明显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但作为一个节日,以仪式感传递出一个国家对农民以及与其相关的农业、农村的重视,借此传达出社会主流价值的导向,十分难能可贵。

让农民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既要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这个基础,也要推动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给农民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也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舒心、更殷实、更有尊严。

期待有那么一天,“农民”真正成为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职业,事农的人们能平和而底气十足地说出那一句,“你好,我是一个农民!”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农民 职业 安身立命 农村 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