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冬病夏治成市民养生重点 医生:不是谁都适合

2018年07月23日 10:26 | 来源:重庆晨报
分享到: 

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各地以晴到多云为主,局地将出现42℃的极端高温天气

40℃高温继续 冬病夏治迎高峰

点击进入下一页

美丽的蓝天白云,把山城装扮得格外美丽。 上游新闻记者 刘力 摄

本报讯 (记者 石亨)昨日,重庆高温天气继续。受多日的连晴高温影响,医院内“高温病”(感冒发烧、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明显增多。

未来 多日气温超41℃

昨日上午8点50分,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气象局继续联合发布“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随后,市气象台发布高温中暑二级预警和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大街上人烟稀少。截至昨日下午5点,开州、主城、江津等7个区县气温超过40℃。其中,开州达到全市最高的41.8℃。

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各地仍旧以晴到多云为主,午后到夜间有分散雷阵雨,局地将出现42℃的极端高温天气,主城区最高气温在39℃-41℃。

高温疾病患者增加

昨日,记者从重庆市急救中心、新桥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获悉,进入7月份以来,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高温病”患者明显增多。

重医附一院心内科主任罗素新说,炎热天气下,人体体表血管不断扩张,血液集于体表,心脏、大脑血液供应量不足,冠心病人很容易突发病情。

专家提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慢性病病人,中暑几率高于常人,要注意补水,喝水量应比平常多1-2倍。此外,户外作业者、肥胖者、儿童及孕产妇,也易发生中暑。心脑血管病患者应避免过冷、过热,适当饮水及保证睡眠,才有利于病情恢复,防止疾病突发。

“冬病夏治”不是谁都适合

昨日,新桥医院、中医院,前来贴三伏贴的市民络绎不绝,“冬病夏治”成了不少市民的养生重点。

新桥医院中医疼痛科主任徐梓辉教授介绍,“三伏贴”是中医学的“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外用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增强体质,预防一些宿疾复发。

徐教授指出,一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两点是敷贴的最好时间。整个伏天进行敷贴效果都很不错。

不过,徐教授提醒,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三伏贴”,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婴幼儿、处于疾病急性发热期者应慎用或禁用。

贴敷“三伏贴”期间,患者要少吃冷饮,多喝水,注意休息,忌烟酒、辛辣和温燥的食物(羊肉、狗肉、桂圆、荔枝、肉桂、花椒等)。

他还提醒市民,不要轻易网购三伏贴,因为其在药物成分、药物组成等方面会有不同,存在副作用隐患。“贴敷时,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的不同加减穴位,每个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也不同,应选择到正规的医院贴敷。”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今天:各地晴间多云,午后到夜间局地有雷阵雨;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24~42℃。主城,晴间多云,31~40℃。

明天:各地多云到晴,午后到夜间局地有雷阵雨;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24~42℃。主城,多云间晴,31~39℃。

后天:偏南地区多云有雷阵雨,其余地区多云,午后有分散雷阵雨;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24~41℃。主城,多云,午后有分散雷阵雨,31~38℃。

高温中暑预警上升为二级

市卫计委教你如何预防中暑

昨日上午10点,市卫计委、市气象局将“高温中暑三级预警”升级为“高温中暑二级预警”。同时,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市民做好高温中暑预防措施。

什么是中暑?

高温可以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在烈日下暴晒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1. 出行躲避烈日。出门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在烈日下行走。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备好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时令蔬菜(生菜、黄瓜、西红柿等)、新鲜水果(桃子、杏、西瓜、甜瓜等)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3. 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中暑如何处理?

1. 早期处置:头晕、头痛、耳鸣、恶心、无力、口渴等是中暑的早期症状,发现后首先应该使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

2. 对症治疗:体温升高者,用冷水擦身,以帮助散热;有头昏、恶心、呕吐和腹泻,可服用藿香正气丸;有呼吸循环衰竭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可注射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3. 重症处置:发现重症中暑,在进行紧急抢救后必须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特殊人群如何防治?

宝宝中暑

尽快将宝宝移到阴凉处,脱去宝宝衣物,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把中暑的宝宝放在凉席或冷毛巾里,用毛巾沾凉水替宝宝擦拭降温,或放进有凉水(不是冷水)浴盆里帮助降温;每隔10到15分钟给宝宝喝一些清凉饮料;宝宝有呕吐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不要喂;尽快地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但不要降得太低。假如体温又上升,再重复前述降低体温的动作;可以用电扇及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如果效果不佳,尽快向医院或专业人士求助。

两招预防:1.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尽量减少带宝宝外出,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2.带宝宝参加野外活动、外出旅游或观看露天体育比赛,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不要让宝宝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

处理误区:过量饮用热水;过量进食;多吃冷食。

产妇中暑

炎热夏季,体弱的产妇很容易中暑。发现产妇中暑,首先要迅速采取降温措施,争取短时间内体温降至38℃左右,可用冰水(或井水)加酒精泡湿全身,在头部、腋部、大腿根部放冰袋,用风扇、室内洒凉水、放冰块降温,也可同时静脉点滴,补充体内丢失的液体,血压低者加用升压药物。避免产后中暑的关键在于预防,破除旧风俗习惯,注意居室通风,衣着适度,出汗多时多喝含盐饮料、吃西瓜等,保持尿液淡黄色,每昼夜尿量在3000毫升以上。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片等。

老人中暑

盛夏,家中老人最好有人陪伴,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家中要备足清凉饮料。注意膳食调理。夏季老人饮食应尽量清淡一些,多吃些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豆制品等。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有1-2小时的午睡,家人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度夏前请医生检查一次身体,及时治疗原发性和并发性疾症。平时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中暑的可能性。

夏季这样防中暑

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多喝水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

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因素

避免爆晒,白天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

充分饮用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

备人丹、十滴水、荷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多吃含钾的食物

石亨

编辑:赵彦

关键词:冬病夏治 养生 三伏贴 高温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