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急救医生稳健,产科医生亲和

2018年07月30日 10:44 | 来源:钱江晚报
分享到: 

中国医师节前,钱报记者体验不同专科医生的职业风格 昨日首批进入浙大一院、浙大妇院

急救医生稳健,产科医生亲和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今年8月19日,中国的医师们开始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生日——“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之后的第四个行业性节日。

别看医生穿着白大褂,装扮相似,其实不同科室的医生,有着不同的风格。从昨天开始,钱江晚报记者走进杭城一些医院的代表性科室,体验专科医生的日常工作,看看那些让患者暖心、又值得信任的医生,拥有怎样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昨日钱报记者首批走进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下来,还将走进浙医二院、浙大儿院、邵逸夫医院、浙江医院以及杭州市急救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验急诊科医生、内科医生、儿科医生、康复科医生、院前急救医生和基层医生的职业,大家可以下载“浙江24小时”APP,关注“大健康”栏目中的专栏系列报道。

重症监护室医生方强:

稳健

早上8点,浙大一院重症监护室晚班、早班医生交班。

办公室内,医生围成一圈。重症监护室主任方强双臂交叉,抱在胸前,表情淡定,注意力集中。一两分钟汇报、梳理一位抢救病人的信息。“这个时候最能看出一个医生的水平。”方强说,“因为ICU的病人情况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当着所有医生的面,把这些交待清楚,以及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

在这个离死神最接近的战场,作为一家之长的方强是团队的定海神针。全科室上百位医生,经过他的调教,有着和他一样的风格,击退病魔快、准、狠,疑难复杂的病情,经过他们剥丝抽茧,总能理出个所以然来,然后精准施治,患者起死回生。

方强招牌式微笑时的眯眯眼,在病人家属眼里,是一帖安心的良药。而当他面对病人身上难缠的重症疾病时,眯眯眼就像猎人瞄准时的眼睛一样,冷静、犀利。

交班结束后,方强来到8号床边。床上躺着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值班记录显示“指标都在好转”。

病人小陈来自绍兴,他的工作和他爸爸一样,搬煤气瓶,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可爆发性心肌炎却在四天前找上了他。

“爆发性心肌炎没有明确的病因”,方强说,但致死率很高。

小陈被送入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由于病情不断恶化,医生建议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抢救。启用ECMO,医疗费用起步10万元,这个贫困的家庭根本没法承受。

当地医院向方强求助。方强赶到绍兴,他的决定至关重要,小陈能不能活下来,这个家庭要承受多少经济负担,都取决于他的判断。

“现在还没必要用ECMO,病人送到浙一,我们来治。”方强详细调阅了小陈的各项指标后说道。

“虽然用ECMO抢救会更有把握,但病人承受的创伤大,并不利于日后康复。我判断目前仅仅依靠呼吸机,还是可以救他一命的。”方强被同行戏称ICU里的“福尔摩斯”,治疗使用怎样的武器,病情发展会有怎样的走势,他一清二楚。

果然,小陈进入浙大一院ICU三天后,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小陈今天下午已经脱离呼吸机了。”昨天傍晚,方强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这意味着小陈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进入了康复阶段。

就是这样一个个稳健又科学的判断和治疗,让浙大一院ICU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达95%。

产科医生陈丹青:亲和

“陈主任,我孩子拍了B超,医生说腿短,怎么办啊?”

“你老公多高啊?”“1.72米。”

“你公公婆婆呢?”“比我和我老公都要矮一些。”

“哎呀,那就遗传到你老公家那边去了。”“那怎么行啊。”

“下一胎生一个像你的就好了,你们单位福利这么好,生二胎没压力的嘛。”

这段就像是小姐妹之间的对话,发生在浙大妇院产科名医诊室里。

交谈对象一位是浙大妇院产四科主任陈丹青,一位是怀孕30周的孕妇。陈丹青一边和孕妇聊着天,一边给她量了腰围,接着做胎心监护。

她翻开孕妇的病历本,在上面记录了这次的产检结果,“谁说孩子腿短?很正常的,你不要听别人乱说。”她看着B超单,一一交待了接下来的饮食注意事项。原本一副愁容走进诊室的孕妇带着笑脸离开了。

陈丹青拿起桌边叠着的病历本,“下一位,琴琴。”她朝着门外喊去。

“如果孕妇名字三个字,我会只喊后面两个字,显得亲近。”陈丹青和钱报记者解释道,在半天门诊时间内,她问诊六七十个号子,一周坐诊三天,这么多病人她哪里记得住,只是改变了名字的叫法,医患拉近了距离。

“今天的鞋子很漂亮嘛,blingbling的。”陈丹青总能抓住这些细节和大家一下子拉近距离。

“我们看这么多孕妇,大部分是不需要用药的,但是对她们的饮食管理特别重要,怎么让她们听医生的话?和她们关系近了,她们自然会更听医生的。”陈丹青说,在她看来,医生是爱的艺术。

“现在孕妇大多是独生女,医生要是高高在上的态度,她们才听不进去呢。”要和孕妇建立信任感是这位工作32年产科大咖的信条之一。

“你体重增加得有点快哦。”“对啊,从怀孕到现在25周,增了快20斤了。”

“宣教的时候有没有和你说过?孕期一共要增几斤?”“我记得的,25斤到30斤。”

“那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分配体重啊?”陈丹青开着玩笑说,“现在还是要运动,一天至少走8000步。”

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半,4个半小时里,陈丹青的嘴巴一刻也没有闲着,“和她们多说些话,让她们觉得挂一个名医号是值得的。”

作为妊娠期糖尿病领域的专家,陈丹青不仅严控孕妇的饮食习惯,也对自己的饮食严格要求,中午11点半,到了饭点时间,可病人还没看完,她从包里拿出一个水煮蛋,剥开壳就塞进嘴里,边吃边和孕妇交待注意事项。

张苗

编辑:赵彦

关键词:急救医生 产科医生 中国医师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