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大学开设新专业应避免一哄而上

2018年07月31日 16:11 | 作者:缪迅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大学扩招近20年,大学生人数翻了好几番;然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却未见与时代需求、与社会多元化、多层面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接上轨。这么多年来,为数众多的大学为满足扩招需求和学校的“升格”,罔顾社会实际需求,大量地增设了诸如“国际贸易”“新闻传播”“国际金融”“法学”等听起来不错,看上去很美的专业。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设“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已从原先的复旦、人大和上外等十几个名校扩大至近千个高校,就连一些民办学院也增设了“国际新闻”“广播电视主持人”这样的专业。设有“英语专业”“法学专业”的大学也在这十年间从原来的几十所院校扩大到一千多个。其原因在于,大学办这样的专业,成本投入较低,不像办工科专业那样需要实验室、实训设备等,只要有教师、有教材等就可上马了,真可谓“一本书、一支粉笔、几位老师”即可开出专业来了。这样的专业雷同、课程设置雷同和培养模式雷同,在“风平浪静”或就业问题还未突出的时候,也许问题还不太明显;而一旦“外面的世界”有了个“风吹草动”,大学生就业难就凸显出来了,首当其冲的往往就是那些“新闻传播”“国际贸易”一类专业的大学生了。

而如今,很多高校为赶上和新信息时代的浪潮,新开设了大量未来新工科领域里的新专业,其中最“热门”的都和信息技术相关。

据报道,今年,全国有250所高校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60所高校新增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在新增审批本科专业中,有18所高校新增了“网络空间安全”专业,16所高校新增了“信息安全”专业。一时间,大数据和机器人专业扎堆;有的高校一口气申报增设了50几个新专业,恨不得把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一网打尽”。这让人未免想起当年“国际贸易”“新闻传播”等文科专业一哄而起、你办我办大家办的情景。

高校紧密和及时地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不失时机地开设出新专业这无疑体现了高校服务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自觉与敏锐,但有没有不顾自身专业师资和办学资质的“短板”而“先把专业开出来再说”的盲目性。这还真不好说。或许,还得再要等上若干年的时间,再或过头来看一看,如今很多高校新开设专业的举办成功与否?可持续性如何?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创业如何?所开设的专业与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实至名归?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专业 大学 高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