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武维华率队赴新疆、宁夏调研草原生态文明和三北防护林建设

2018年08月08日 14:02 | 作者:杨琴冬子 |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网站
分享到: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武维华率队赴新疆、宁夏调研草原生态文明和三北防护林建设

我国天然草原的面积近6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40%。草原生态修复和草原生产力恢复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7月30日至8月3日,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率队赴新疆、宁夏调研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基于生态保护的草原绿色高质量发展

新疆,我国四大牧区之一,草原可利用面积7.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14.5%,目前共有32.9万户、138.2万牧民栖居于此。尽管新疆草原面积辽阔,但荒漠半荒漠草原占全区可利用草原的42.6%,生态脆弱,生产力水平低,载畜能力仅为全部草原载畜量的17%。

7月31日,调研组在新疆特伊犁特克斯县。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喀拉峻大草原上,广阔的河谷和高峻的山峰交相辉映,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吃草。“特克斯县位于天山北麓西部、特昭盆地东端,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土地总面积8352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754.2万亩,可利用草原636.79万亩,占县土地面积63.41%。”特克斯县农林局局长李永林介绍说。

不同于新疆其他地区,特克斯县由于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畜牧业是其农业发展的“重头戏”,比重占大农业总产值的64%。2017年,牲畜存栏72.9万头只,产值达13.76亿元,同比增长8.77%。

近年来,特克斯在保护草原方面做了许多新探索。一是推行“小畜换大畜、土种换良种”、推进牛羊分群放牧,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积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加快饲草业建设步伐。

武维华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上贯彻中共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特别是针对草原保护历史欠账太多的实际状况,需要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要促进牧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考虑草原生态修复与草原生产力提升,既要留住绿水青山,也要想办法给老百姓和地方政府带来生产力发展的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统筹发展。

通过实行阶段性禁牧使退化严重的草原得以休养生息,通过实行“草畜平衡”防止超载过牧的草原退化,这些强草惠牧举措实施以来,新疆的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逐年提升。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结合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等工作,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得到较好实施。目前,该县过去三年已经实现既定的草原植被恢复目标。

“2015年恢复了50%,2016年恢复了30%,2017年恢复了20%。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成功实施,让我们认识到草原牧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就是必须走‘减畜、转人、改方式’的路子。只有把这条路子抓好走对,草场才能真正地被保护起来。”昭苏县畜牧局局长波拉提江说。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生计是评价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两个维度。调研组成员、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副巡视员李维薇说:“全国范围来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以后,草原植被总体好转,草原覆盖度提高、生物量增加,草畜平衡措施达到了减轻草地放牧压力的效果。”

“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不是一个孤立的政策,是与其他环境管理手段相互融合且至关重要的一个政策,需要禁牧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发展现代畜牧业等多种手段打出‘组合拳’。”调研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草原生态环境与新疆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对当地百姓就业增收具有拉动效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草原位于新疆天山腹地,平均海拔1800米,素有“空中草原”之称。优美的草原风光与当地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成为新疆著名的旅游景区。那拉提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史宁介绍说:“景区可以提供3.2万个就业岗位,有组织地把当地农牧民按照村进行分组,由当地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了马队服务社、毡房合作社、手工艺合作社等,给当地农牧民增加了收入。”

调研组认为,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目标是生态保护,但也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牧民生计之间的协调问题,定位好牧民生计在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目标中的位置。目前,全国不同草原地区生态区位优势、人口居住密度、草地类型、超载程度等存在显著差异,草原生态补偿标准也应考虑因地、因事制宜科学实施差异化政策。

人工种草为绿色草原“减负”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的昭苏县是新疆唯一一个没有荒漠的县。全县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92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736.95万亩;优质草场占草场总面积的95%。

“草畜矛盾”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发展人工草场是昭苏县缓解天然草场压力的重要举措。“昭苏县牧草种类繁多且草质优良,近年来,我们转变生产思路,推进集中饲养,发展人工草场产业,筹措4800万元,在喀拉苏乡建设节水灌溉人工草地1.62万亩,有效提高了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波拉提江说。

从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苜蓿开始,我国劳动人民长期都有种草肥田的传统。草的品种是影响草场生长质量的关键,在一个特定的地区栽培人工草场,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试验,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草种。豆科牧草茎叶中蛋白含量较高,且根系与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共生可有效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牧场草原补播部分豆科牧草既可为牛羊提供蛋白含量高的优质牧草,也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

调研组成员、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秘书长葛文杰曾经在农垦系统工作30年,她对苜蓿草种植在农业领域"调结构"的作用感受颇深。她说:“豆科多年生苜蓿草的种植对生态修复、农牧民增收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广天然草场免耕补播苜蓿技术可以提高草原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种植苜蓿既有土壤固氮的优势,又有修复生态、增加草原附加值的作用。比如,苜蓿种植每公顷固氮相当于尿素400~650公斤,提高土壤肥力,使后茬作物增产15%~30%以上。”

长期以来,受农畜产品短缺时期优先发展生产政策的影响,我国过多强调草原的生产功能而忽视草原的生态功能,造成草原长期超载过牧和人畜草关系失衡,这是导致草原长期以来难以走出生态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调研组认为,发展人工种草是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由于人工草场生产力远远大于天然草场,建立优质高产人工草场,能有效解决天然草场生产力不足的问题,缓解天然草场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

据了解,2017年,新疆综合植被覆盖度和植被高度分别为41.48%和27.9厘米,比前五年(2012-2016年)平均水平提高1.71个百分点和2.42厘米。在这些年实施各项农牧业政策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调研组也发现一些新问题逐步凸显。尽管草业发展较快,但政策性支持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如人工种草的补贴过低、牧区水利设施陈旧落后等,极大制约了人工草场的发展。

调研组建议,要大力推进优良牧草的种植和补播,进一步扩大人工草场和改良草场面积,在有条件的农牧区可以继续扩大饲草料种植规模,为牧民实现定居和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同时要加强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合理调整农牧业结构,将低产田改造成为优质饲草料地,以解决草原禁牧后牲畜饲草料短缺的问题。

“监管难度大”也是多地共同反映的问题。目前,我国县(市)一级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还普遍存在着机构级别低、人均管理草原面积巨大、执法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例如,特克斯县有754.2万亩天然草原,县乡草原监理人员仅有37名,平均每名监理员管护20万亩草场。为此,调研组建议,要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草原动态预警制度,对草原基本情况、生态状况、灾害发生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预警。

昔日荒滩变成“聚宝盆”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曾经沙害严重。“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沙丘比房高。”这首打油诗,是上世纪80年代盐池县生态状况的真实写照。如今盐池人的感受是“但闻风声响,不见沙尘起”,昔日荒滩已变成酿酒葡萄基地和一眼望不尽的宽幅林带。

时间追溯到本世纪初,2002年盐池县在宁夏全区率先实施荒漠封育和退耕还林还草,2016年完成全区草原确权承包登记试点工作。通过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和政策实施,全县草原生态修复以平均每年29万亩的速度推进,200多万亩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有效治理;在830万亩天然草原中,承包到户710万亩、实施围栏503万亩、补播改良262万亩。经过多年治理,全县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和林木覆盖度分别达到70%和31%,实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

“通过三北工程、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盐池县现在的林地面积达到了385万亩,其中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就有265万亩,每年平茬20万亩。柠条是一种抗旱、耐寒、林草兼用的灌木,具有地上生物量较高、平茬后萌蘖力强的特点,而且粗蛋白含量可达10.8%,牛羊喜食,被誉为‘铁杆牧草’。”盐池县县长戴培吉介绍情况。

8月2日,调研组在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千禾饲草配送有限公司,了解灌木林平茬复壮和灌木饲料加工情况。

作为中国滩羊之乡,盐池县是宁夏唯一被确认的全国266个牧区县之一,全县滩羊饲养量318万只。如何用好这些灌木林为农民增收,盐池县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在盐池县千禾饲草料配送有限公司,可以看到在粉碎机的草屑飞扬中,一车车柠条被粉碎成饲料。据总经理杨德云介绍,作为该县9家柠条加工企业之一,这里每年可加工柠条5000余吨,每吨收益100元左右,辐射全县中北部6个乡镇120余个滩羊规模饲养园,真正把“死林子”变成了“钱袋子”。

“种植柠条不仅阻挡了肆虐的风沙,平茬后还可加工成饲料,为滩羊争取更多‘口粮’,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方式不仅改善生态环境,还实现了绿色发展,值得推广。”调研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说。

这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相结合的模式也让盐池县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花马池镇皖记沟村村民王登文就是受益者,“我家有4口人,有7亩水旱地、164亩草原。每年出栏滩羊120余只,仅饲养滩羊一项就有收入5万多元。平时饲养滩羊的饲料一部分来自购买,一部分来自自家地里种的饲料玉米等。”

“以前治沙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忽略了它的经济效益。现在更要注重林草产业的经济价值。建议坚持草原禁牧与舍饲养殖、封沙育林与退牧还草、生物固沙与工程固沙、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开发等合理结合,‘乔、灌、草’科学配置,全面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的综合治理。”调研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农林专委会委员、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副处长董永平说。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向沙地要产业、要效益,将治沙变成用沙。‘十三五’期间,我们防沙治沙的目标和规划就是保障盐池县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宁夏东部的绿色屏障,完成治理96万亩沙地的任务,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左右。”盐池县农牧局局长曹军说。

沙海里种出“绿色长城”

在盐池县高沙窝镇的一片沙丘上,大风呼呼地刮着,却没有沙尘扬起来,天空依然如明镜一般。沿着明长城遗址,从高沙窝镇兴武村到二步坑村,再到花马池镇长城村,道路两旁布满绿色植被。

盐池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常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雨量为258毫米,蒸发量为2000多毫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上世纪70年代,全县75%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境内80%为沙化土地,全县沙化面积达539万亩。

“经过30多年持续防沙治沙、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全县林木覆盖度、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31%和70%,年扬沙天气由10年前的54次降低到现在的9次。如今这里生态恢复的非常好,夏季满眼绿色,野兔、狐狸等野生动物重新回到了这里。我们已在构筑祖国西北‘绿色长城’的伟大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盐池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局长蒋钢说。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征程,而三北工程也翻开了三北生态建设的新篇章。调研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说:“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40年前,面对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风蚀沙化肆虐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决策。三北工程建设范围涉及我国13个省551个县,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40年来,三北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919万公顷,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02%。”

8月3日,调研组参观三北林业局40年建设成就图片和影像资料展览。

“三北防护工程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最初,我们的重点是放在乔木种植上,但是经过实践检验,种植的树种种类、比例、选择都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随着认识的加深、解决问题的进展不断形成的。防沙治沙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治哪里、怎么治、用什么树种,都要科学论证认真研究。同时,还要深入思考一些问题,比如科学认识三北防护林的意义作用、具体工程实施中如何将‘乔、灌、草’统筹考虑等。”调研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守攻说。

从毁林垦殖到育草种树治沙,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辽阔的三北地区经历着由黄到绿的华美蜕变。三北工程虽然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建设成就,但是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工程区林草资源总量不足,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13.02%,比全国低近9个百分点,亩均森林蓄积量只占全国81.4%,是我国森林草原资源最稀少、生态治理最紧迫的地区。同时,三北工程建设科技贡献率尚处在较低水平,科技支撑力量薄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张炜说。

8月3日,调研组与三北林业局部分干部、专家座谈。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1978年国务院批准启动三北工程时就明确指出“大力造林种草”。通过调研发现,在三北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工造林始终强调保护原生林草植被,飞播造林一直是林草混播,还有专门的“灌草型”封山育林。因此,调研组建议,要对三北地区的生态状况有客观科学的掌握;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观,将恢复三北地区草原植被纳入三北工程建设内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要加大科技投入,有效提升三北工程建设的科技贡献率。只有凝心聚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投入三北地区的生态综合治理,才能保证“绿色长城”更为坚固,三北地区生态水平获得显著提升。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九三学社将会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始终坚持科学态度,不遗余力地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献计献策。(文/摄影 杨琴冬子)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草原 生态 原生 调研 九三学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