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民进纪华勇: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应重视师生比例调整

2018年08月20日 10:3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应重视师生比例调整
文/纪华勇

乡村学校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基层教学单位。目前,我国有近35%的初中、66%的小学、35%的幼儿园设在乡村。但由于受经济发展限制、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师生比例早已出现问题。而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新高考的实施,不仅乡村师生比例出现严重问题,连城镇师生比例也出现严重问题。面对“城镇挤”和“乡村弱”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及时改变师生比例。

2015年6月,国家开始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给予乡村教师特殊的支持和关照。但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农村,特别是交通不便的边远地方,不仅出现老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甚至出现连学生“不想留、留不住、学不好”的现象。同样在城镇,由于进城务工子女可进城就读,原本根据常住人口配套建设的学校,无法满足这一新要求;加上“二孩”政策放开,育龄女教师又成批加入到育儿行列,使得城镇教师队伍更为紧张。

笔者调查得知,当前,各省市都根据国家要求出台了“定向公费师范生”等不少优惠政策。如安徽省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县域内城乡间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评聘优惠机制。但乡村教师和其他人一样,也想通过流动来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同时,乡村教师补充政策的主要受益学校依次是乡镇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农村初中、农村完全小学,导致村小和教学点难以得到优秀师资。尽管目前村小和教学点工作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在城乡学校分布结构和城乡社会发展中处于底层地位,乡村教师职业荣誉感和实际获得感均不高。

笔者认为,“城镇挤”和“乡村弱”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师生比出现问题。

在调研中,一些的小学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进行核编。这表明城乡统一且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的教师资源配置政策,目前还没有让乡村学校尤其是村小和教学点得到真正的实惠。

通过大量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城镇“大班大校”的现状,是城市化进程的自然产物,是普及教育的需要。但在追求质量时期,政府要及时调控,否则会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师生关系、教育平等乃至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样,农村“小班小校”的现状也是自然形成的,本该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但是,当今实行“以县为主”高度集中的编制管理的财政体制,且提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那根据我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因学生入学人数的减少教育拨款就要减少。但从科学角度看,小班教学更能注重内涵,提高质量,更加需要政府财政经费支持。因为小班化教育更需要教师“一专多能”培训、师资配备以及教师工作总量增加提供补偿的需要,而不是只看到学生人数的减少。

所以面对当今这种“城镇挤”和“乡村弱”的教育短板,为了实现更加公平的城乡一体管理,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国家编制政策策略在教育提高时期应当与教育普及时期有所不同,要及时调整。只有及时改变过去的师生比例,尽量采用班师比,壮大教师队伍,推进小班化教育,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为此建议:

一是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应进行调整,改变原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1∶12.5、初中1∶13.5、小学1∶19的标准分别为高中1∶10、初中1∶11、小学1∶16。配齐各学科均衡发展。

二是城镇学校要增班减容。首先,制定今后5年城镇新办学校每个年级班级数量下限标准和班级规模上限标准,每个年级的班级数量应以偶数增减,以保持办学规模相对稳定,便于做好学校课程教学规划。其次,严格控制城镇学校班级规模,城市和乡镇学校特别是“集团化名校”,应坚持“增加班级数量,控制班级规模”的原则,可允许班额小学30人以下、初中35人以下、高中40人以下的城镇学校申请开展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同时,城镇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以委托的管理方式与农村学校对口办学。

三是农村校宜小班化教育。首先,农村学校要避免合并班级,要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及时借助自然形成的小班做好小班化教育工作。其次,要撤并校均规模不足200人的小学,校均规模不足300人的初中。

四是城镇的示范高中和特色学校要与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对口支援关系,通过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各地要创新教师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教师“无校籍管理”。

(作者系民进全国新闻宣传特约通讯员、民进福建省委员会基础教育委员会委员)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教育 学校 城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