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农工党张光奇:缓解职业倦怠 改善就医环境

2018年08月20日 17:37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缓解职业倦怠 改善就医环境 

□张光奇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体疲劳和心理耗竭,表现为丧失工作热情、工作态度消极、个人成就感低等。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对智慧、情感、知识、体力的付出有着极高要求,加上我国医生工作强度大,医患矛盾突出,伴随着高负荷和高风险,加速了职业倦怠的形成。

2018年1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根据对全国4.46万家医疗机构14.62万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医疗纠纷和涉医违法犯罪分别比2015年减少6.7%和14.1%,但是仍然有62%的医师认为执业环境没有改善,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医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上,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医师甚至超过50小时,仅19.2%的医师认为自身健康状况很好,31.1%的医师认为身体状况对工作造成了中度以上影响。70.67%的医师认为工作压力来源于医疗纠纷、工作量大、患者期望值过高及伤医事件频发,而非行业竞争。而基层卫生院由于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防疫、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卫生运动等职能,行政事务多、待遇较低、应对“文山表海”也成为职业倦怠的原因。

职业倦怠起因于工作,并反作用于工作,不仅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有幸福的医生,才有满意的病人。围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缓解职业倦怠,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维护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避免以经济收入衡量科室业绩,突出岗位职责、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疗质量安全、医疗费用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医生的工资待遇和个人业务创收脱钩,提高医生合法收入,帮助医生从创收中解脱出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解决过度医疗和鼓励创收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真正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为医务人员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实行科学的职称评聘制度,变重学历、重论文、重外语为重工作业绩、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建立医生评价和公示体系,提高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科学评估医生工作量,合理的定岗定编,通过核定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平衡工作、生活与学习。

培养壮大医疗服务队伍。当前,患者扎堆前往大医院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大医院的专科医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看常见病,造成了医疗资源和医卫人才的浪费。医改实施以来,各级卫生部门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构建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二级三级综合性大医院、从全科到专科的健康守护“金字塔”,以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问题。无论是实施分级诊疗还是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培养一支足够数量、保障质量的全科医生队伍,并让这支队伍合理布局,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是搭建好健康守护“金字塔”根基的关键。实现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二至三名全科医生的目标,要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扩大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规模,鼓励临床医生经过转岗培训,增加注册全科专业。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医学院校必须开设全科医学系,加大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设置全科医学必修课,基层实践基地与规培基地联合培养全科医生。

建立健全执业医师心理援助体系。根据行业特点,依托医院工会,将心理辅导和咨询列入医生劳动保障,将医护人员帮助计划、心理援助等纳入医院工会职能,为医生提供心理援助,定期设立相关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互助小组,定期举办与医师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讲座,提高医师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处理个人问题的能力。为医院和高等院校心理咨询中心搭建桥梁,鼓励医生到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强化对医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注重加强医生特别是实习医生和新入职的医生沟通技巧训练,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提高医师的沟通能力。根据《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医师的心理压力显著降低,所以更应该关注年轻医师的心理状况。

改善工作条件和舆论环境。加强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医疗服务的特点和规律,尊重医学,尊重医生劳动,自觉维护医疗服务秩序,学会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医院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情况,营造良好的医疗卫生工作舆论环境。新闻媒体要激浊扬清,积极正面宣传医疗卫生队伍中的典型事迹和人物,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客观冷静、深入扎实,不可以炒作医疗纠纷事件,发挥正确舆论引导作用。

(作者系农工党贵州省委会主委)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医生 医师 医院 职业

更多

更多